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诸子百家 杰出的代表都有谁
很多人都不了解春秋诸子百家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很特殊的时期,这个时期群雄割据,形成了大大小小几十个、上百个小国家,这些诸侯小国整天打来打去,无非就是想在乱世中占有一席之地罢了。同时新旧阶级之间,各层级之间的斗争复杂而又激烈,各派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为了自身的利益和要求,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自己的主张。
于是出现了一个思想领域里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参加百家争鸣的各派始称为“诸子百家”其中主要的有儒、道、墨、法、名、阴阳、兵、纵横、农、杂等家。在思想领域对后人影响最大的是前四家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四家都有哪些思想或学说?哪些至今还影响着我们?
孔子和儒家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较保守,遵从西周的封建领主制度,主要言论保留在《论语》一书中,他的理论的核心是“仁”体现仁的制度或行为的准则是“礼”。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反对春秋后期的领主贵族残酷的剥削压迫人民的情况,主张改,使民以时。
孔子分六科教育学生,六科就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除《乐经》失传外,“五经”尚存,“六经”多是孔门后学生编写成书的,是儒家的主要经典。
儒家的代表人物还有孟子和荀子。孟子一生以教书为主,曾游历诸国,向各国国君或执政者阐述他的主张,著有《孟子》一书,主要是发挥孔子的学说,以“义”为他的理论核心。
荀子赞扬富国强兵的制度或政策,尤其赞扬秦国。对孟子等陈旧学说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他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一观点对后代的思想有很大的影响。
老子和道家
老子姓李名耳,楚国人。基本与孔子是生活在同时期,是道家的创始人。老子的《道德经》约成于战国时期。道家标志主张是大道至简、无为而治。道家对不感兴趣,对生活力主简单,老子的《道德经》也说明了道法自然、万事万物皆有规律可循,这也是对主张无为而治的解释。
墨子和墨家
墨子名翟,鲁国人。是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基本上保存了他的思想,他的最有代表性的主张是“谦爱”和“非攻”。他反对战争,谴责由于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灾难,反对治阶级的腐朽生活,反对厚葬。他的信徒被称为墨者,大多是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生活较艰苦,所以很支持墨子的学说。
法家和韩非
法家是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流派,前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为李悝、商鞅和申不害,后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
韩非出生于韩国贵族和李斯同是荀子的学生,著有《韩非子》一书,阐明他的思想和主张,他反对儒家的说教,他反对民间的游侠横行,他说:“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谦礼之,此所以乱也。”他主张:“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夷为师。”就是主张罢黜百家,崇尚法治。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局面,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学说,拼时代。各家各派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思想。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纵观历史。任何一个时期都没有像春秋、战国时期这样,在思想上进行系的整理,升级,批判,改造。儒家思想也成为影响中国千年的重要行为指南。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