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为蜀汉战斗在最后一刻的那个人是谁?
说到罗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要说战斗到最后一刻的人,的确可以被称为英雄,战斗力自不用说,心理上的压力远人要大得多,因为很可能亲眼目睹自己忠心的国家遭遇灭亡。三国时期,蜀汉是三国中第一个灭亡的国家,而为蜀国战斗不息,一直到最后一刻的,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姜维,其实不然,另一个人才是正的最后一刻,只不过因为没有在《三国演义》出现过,所以不为人知。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
蜀汉后期有一位“战神”一般的将军,却因为没被写进《三国演义》而被后人遗忘。他就是罗宪。罗宪,字令则,蜀汉后期重要将领,官拜巴东太守,长期镇守益州东大门永安。蜀汉灭亡后,他以两千孤军创造了一场战争奇迹。
公元263年,魏国三路大军伐蜀。蜀军丢失汉中后,军队主将姜维以主力部队在剑阁阻挡魏军,双方形成僵持。当时罗宪正在永安。原来,罗宪此人忠义敢言,因此得罪黄皓和阎宇,黄皓便向刘禅进谗言,将罗宪贬到永安军,并任命阎宇为巴东都督,做罗宪的顶头上司。结果,面对魏军兵临成都的危险,刘禅急召阎宇率领巴东部队火速回援。阎宇临走前,只给罗宪留了两千人马。未曾想,阎宇此去,一去不复返。
魏将邓艾以万余精锐偷渡阴平,奇袭成都。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临阵战死,后主刘禅胆战心惊,开城投降。蜀汉王朝就此灭亡。刘禅投降后,敕令在剑阁的姜维蜀军主力部队也放下武器,姜维惊愕之余,却无力回天,蜀军将士以刀剑砸巨石,仰天悲叹。蜀汉灭亡后,姜维陷入了魏国的权力斗争,后来成都大乱,姜维死于乱军之中。皇帝投降,主将战死,全军缴械,举国易帜,在这种形势下,按理说,困守孤城的罗宪没有理由再坚持下去。然而,令人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成都陷落后,永安也得到了消息,城中百姓及守军人心大乱,很多临江的官吏都试图逃跑。罗宪招集众人,表示孙吴不守信用,意图趁机并吞巴东,便归顺了曹魏。并整顿兵马,严阵以待。孙吴先派遣布骘强攻白帝城。罗宪沿著长江防守,同时派遣参军杨宗向魏廷求救。之后吴军攻入巴东,罗宪退入白帝城坚守,吴军屡次强攻皆被挡住,之后又派遣陆抗率3万人支援,这场攻防战长达六个月之久。
于是,罗宪率领永安全城军民抵挡吴军,结果成功击盛曼。公元264年,邓艾、钟会、姜维皆死于成都,整个巴蜀之地上百座城池无人管理。吴国急切的希望将其纳入自己的版图,因此再派大将步协率兵西征,然而,这一次,罗宪再次击败了吴军。连续两次挫败,吴主孙休大怒,誓要拿下永安。
司马昭得到罗宪求救后认为成都刚经历邓艾钟会事件,目前已无力支援。所以派遣荆州刺史胡烈率军攻打吴军入蜀据点西陵,陆抗在腹地受胁之下退兵。自此永安之围解除,罗宪担任原职,加封陵江将军,万年亭侯。
然而,永安守军要快到了极限。向魏国求救的人始终没有回信,当时城中一大半人染上瘟疫,有人劝罗宪弃城而走。罗宪回答说:“我是全城军民的主将,百姓信赖我,现在到了危急时刻,如果我抛弃他们,那么不配称君子大丈夫,如今既然无法坚守,脆就死在这里好了。”罗宪的坚持赢得了时间,魏国派荆州刺史胡烈攻打吴事重镇西陵,陆抗害怕腹背受敌,退兵。
永安之围结束后,孙吴武陵的部分地区投降曹魏,罗宪加封武陵太守。司马炎篡魏后罗宪改封为西鄂县侯,罗宪之子罗袭也任给事中。西晋时期,罗宪举荐不少蜀士。例如巴西陈寿、琅邪诸葛京等等,这些人后来都成为有名的官员。最后罗宪攻下了孙吴的巫城(今重庆市巫山县),同时也向司马昭进献伐吴之策。西元270年,罗宪卒于任上,被追封为将军,谥号“烈”。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