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七国之乱的起因到底是什么?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

  西汉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景帝三年(前154),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age.png

  这时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由于梁国将领韩安国和张羽的坚守和汉将周亚夫所率汉军的进击,叛乱在三个月内被平定。

  西汉七国之乱是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皇权之间矛盾的爆发。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和加强。

  西汉七国之乱的根源,是强大的王国势力与皇权的矛盾。诸吕当权以及汉文帝刘恒继等事件,加剧了这一矛盾。七国之乱的导火线,则是汉景帝刘启采纳晁错的《削藩策》,削夺王国土地。

image.png

  西汉七国之乱是以刘邦之侄吴王刘濞为首发动的一次同姓王联合大叛乱,刘濞蓄谋叛乱,为时已久。汉文帝时,刘濞的吴国世子在京城与文帝皇太子刘启(即后来的汉景帝)下棋时出现争执,吴世子无礼,被皇太子用棋盘打死,刘濞痛失爱子对汉庭不满益加深。

  西汉七国之乱中刘濞发兵二十万,号称五十万,为主力。又派人与匈奴、东越、闽越贵族勾结,用“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名义,举兵西向。叛军顺利地打到河南东部。景帝因很惶恐,就听信了谗言,捕了晁错,乞求刘濞退兵。

  刘濞不仅不退兵,还公开声言要夺皇位。叛军至梁国(治今河南商丘),为景帝之弟梁王刘武的军队所阻。至此时,景帝才决心以武力进行。他命太尉周亚夫与大将军窦婴率三十六将军,以奇兵断绝了叛军的粮道,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大破叛军。

image.png

  刘濞逃到东越,为东越人所。其余六王皆,七国都被废除。西汉七国之乱终被平定。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