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和乾隆都六次南巡 两人的名声为什么完全不同

  你的了解康熙乾隆吗?为什么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康乾盛世,是清朝国力最为鼎盛的时期。我们之前也曾经说到,康乾盛世期间的两位清朝皇帝——康熙和乾隆,这两孙在位期间,分别完成了六次南巡的历史壮举,留下了很多流传后世的精彩故事。不过虽然两人事迹相同,后世对他们的评价却不一。对康熙南巡,总体而言是正面评价居多,而对乾隆的平均则相对负面。

  我们知道,乾隆对康熙这位祖父,是抱有非常尊重的感情的。虽然乾隆本人性格较自傲,总觉得谁也不如他,但对康熙,则是奉为精神偶像顶礼膜拜的。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乾隆干到六十年就让位退休;康熙南巡六次,乾隆也南巡六次而止。这一方面是不愿盖过康熙的丰功伟绩,另一方面也是一种粉丝对偶像的模仿。只是乾隆模仿得形似而神不似,效果也截然不同。

image.png

  我们说回康熙和乾隆南巡的事,为什么同样是六下江南,后世评价认为康熙是明君,而乾隆却是败家子呢?其实原因有很多方面。

  首先,两人南巡的目的不同。康熙在平定三藩和收复后,一生中有很多次出巡经历,东南西北各个方向都去过,如北巡出塞外,是为了加强与蒙古的联络,巩固边疆,南巡则是巡视河工,拉拢江南士族,每一次出巡,都有着很明确的目的。

  反观乾隆皇帝,艰苦的地方不去,只学着康熙南巡,而且每次都是去江南,不禁让人怀疑其出巡的目的。

  如在乾隆第四次出巡后,乾隆称因太后年高,停止出巡,其言外之意,前面数度南巡都是带着亲旅游观光去了。后来太后去世不久,乾隆又开始了第五次和第六次南巡,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猜测。

image.png

  其次,皇帝出巡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每一次南巡,都要耗费大量的财力,得有钱才能任性。康熙中期国力强盛,国库负担得起康熙出巡的费用,到康熙后期,出现了财政紧张的现象,康熙权衡利弊,毅然叫停南巡,砍掉了这一块大的支出。

  在乾隆后期,也出现了和康熙年间一样的情况,国库空虚,不足以支撑乾隆花销巨大的出巡。为此,乾隆想了个办法,自豪地宣称自己后来南巡没有花国库的钱。那钱从哪来呢?一是议罪银的罚没收入,二是地方盐商的花销。

  议罪银乃和珅所创设,清朝官员犯了事,可以罚钱抵过,这些钱都进了乾隆个人小金库。表面上看没有花国库的钱,但却让整个官僚系趋于腐化,而且这些犯事的官员出了钱,羊毛出在羊身上,还是会从百姓身上搜刮。

  至于地方盐商的,盐商的暴利,也是来源于官府的庇护和对百姓的剥削。盐商们花在乾隆身上的每一分钱,最终还是分摊在了全国百姓的头上。

image.png

  第三,康熙出巡一直轻车简从,如第一次南巡入苏州,当地知县还在升堂审官司。康熙的出巡,并没有对途径当地官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太大影响。

  而反观乾隆,每次出巡都要带上一千侍卫,沿途安营扎寨,光是供养这一千人,就得花费巨大的开销,更别提一路上筑桥铺路,每一样都是大工程,往往要在乾隆出巡之前两三年就开始动工,官民为迎接乾隆的游览荒废事务和耕作,对当地生产也是极大的。因此康熙和乾隆同样六次南巡,却得到如此不同的评价,也并不奇怪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