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人的ldquo;辫子rdquo;有多脏?他们多久洗一次?

  汉族作为农耕民族,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极为重视“孝道”,而《孝经·开宗明义》有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因此汉族便将蓄发作为“孝道”的象征,丝毫不敢损伤!感兴趣的网友们和为什么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然而汉族根深蒂固的“毛发情节”却在清军入关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清朝治者游牧民族出身,为了便于狩猎,经常会将头发剃光,没有蓄发的传。

image.png

  因此早在崇祯十七年,清兵入关时就颁发了《剃发令》,规定“清军所到之处,无论官民,限十内尽行剃头,削发垂辫,不从者斩”。“剃发令”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宣扬女族的剃发传,摧毁汉民族的自尊心,以此便于满清治者的封建治,

  因此有清一代267年间,华夏大地的男子都留着不伦不类的“阴阳头”!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清朝治者作为“异族”之人,深怕受到汉文化的同化,因此一入关就不遗余力的推行“剃发令”,口号非常严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很多不愿剃发的人都受到了清军残酷的!

  在清朝治者的“暴力威慑”下,汉族男子不得不违背祖训,剃发留辫,以求生存!值得一提的是,清宫剧中所演绎的“阴阳头”并不是清朝最初的发型,“剃发令”所规定的标准发型是“金钱鼠尾”式!

  所谓“金钱鼠尾”就是头颅周围的头发尽皆剃去,只留下一钱大小的“一小撮”,然后编成细辫,粗细要正好能够通过“孔方兄”中间的小孔,看起来就像是一根细细的老鼠尾巴,秦世祯在《抚浙檄》中有过形象的描述“结辫下垂,形如鼠尾,不堪入目”!

image.png

  那么清宫剧中的“阴阳头”是何时出现的!

  “阴阳头”出现的时间很晚也很短,清“落西山”之际正是阴阳头“遍地开发”之时,这是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突然改变的!

  据史料考证,1799年之前,也就是乾隆帝之前,清朝的发型变动不大,顶多就是所留头发从一钱大小变为三四钱大小,依旧是细细的一缕!

  1799年之后,发型的变动就较大了,很快就从三四钱大小变为五六钱,钱,留发面积越来越大,直至变为我们在清宫剧中看到的“阴阳头”。

  大家有没有发现,蓄发的多少与清朝治的强弱正好相反,乾隆是“分界线”,乾隆之前,国势鼎盛,剃发严苛,乾隆之后,渐衰微,蓄发增多。这说明“剃发令”是极其不得人心的,是违背历史趋势的,清朝治力强大时,尚能以暴力威慑,一旦治衰弱,人们的头发就慢慢的多了起来。

  整个过程是一个自发的演变过程,大家心知肚明,就连治者也漠然允许!

  尽管如此,直到就任临时大总之前,人们依然留着“辫子头”,而这种“辫子头”最大的问题不是丑,而是脏!

  那么清朝人的“辫子”到底有多脏呢?

  受思想观念和生产力的影响,古人是很少沐浴的,一来当时没有自来水,取水非常耗时费力,二来古人的房子密封性不好,冬天室内温度很低,达不到沐浴的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古人认为洗澡会有损身体健康!

  《古今医大全》所载:频浴者血凝而气散,体虽泽而气自损。故有痈疽之疾者,气不胜血,神不胜形也”!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封建中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很少沐浴,据史料所载,清朝时王公大臣大概一个月才洗一次头!而普通的劳动人民经常一年才洗一次!

  古人在清朝之前虽然也甚少洗头,但头发好歹是散开的,可以时常用梳子梳理一下,不会“积攒”太多的灰尘和,而清朝的“辫子”缠在一起,无法梳理,为、泥垢、跳蚤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达官贵人每隔十天半个月还会解开稍微清理一下,普通劳动人民整忙于劳作,无暇打理,一年也不会解开一次,里面积攒的估计堪一个“小型场”!

  一个到过清朝的英国女子曾“有幸”见过清朝人洗头发,据她回忆,辫子一解开就有一股恶臭袭来,里面的泥垢、小虫子悉悉索索掉了一地,看的她当场就吐了,事后好几天都吃不下饭!

  这画面“太美”,简直不敢想象!

  小结:

  知道了这些,恐怕我们再难直视清宫剧中光鲜亮丽的“阴阳头”,当然,“辫子头”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我们不能站在当下的高度对其过多苛责,这也不符合所提倡的“历史分析法”!

  当然,我们可以将“辫子头”作为研究清朝历史的一个切入点,通过分析“辫子头”的演变过程来研究清朝治力的强弱程度!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