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什么要使用封侯制?他的分封诸侯为什么失败了?
对项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项羽灭秦后本有机会成为第二个秦始皇,但项羽却依然想使用封侯制,最后还引来各路诸侯的不满。为什么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就失败了呢?虽然项羽年轻,但想的还是老一套的东西,分封诸侯本来就是一个不谱的东西,从周朝开始大家都明白诸侯国对于一个政权来说并不稳定。而刘邦想的就是一,开创一个属于自己的新。
项羽之败,并不在於鸿门宴没掉了刘邦,而在於诸侯们对项羽的不满与背叛。按理说,项羽分封天下,将天下的大半都分封出去了。而以项羽灭秦的贡献,也只王了九个郡而已,并不算过分。为何诸侯们却认为项羽分封天下不公,而生背叛之心呢?
首先,项羽分封诸侯缺少名分。其时,项羽虽已经是事实上的诸侯盟主,但名义上的共主(盟主)却是楚怀王熊心。据《史纪.项羽本纪》载:..项王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如约(“先入关中者为王”的昔约定)。”乃尊怀王为义帝。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谓曰:“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後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於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项羽)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诸将皆曰:“。”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业已讲解,又恶负约,恐诸侯叛之,乃阴谋曰:....巴、蜀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
从中可以看出项羽分封诸侯,不但缺乏名分,其自身力量也严重不足。项羽虽成为诸侯联军事实上的盟主,但其自身也不过一方势力而已。故先得请示楚怀王,楚怀王之后,才不得已自主封王。1)欲自王,先王诸将相。2)恶负约,恐诸侯叛之,但又疑心刘邦,故采取折中的办法,分刘邦为汉王等等。都说明项羽分王,乃是强力行之,也从侧面反应了各地旧有势力的强大。此后,刘邦与项羽争天下,便是以项羽违背楚怀王的昔约定为借口。
再则,项羽封王,乃是一次重新洗牌,打击了“破秦无功”的各地故王势力。项羽封王,其法理依据是按“破秦功劳”的大小而分(即: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後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於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项羽)之力也)。因而,跟随项羽入关的,都是此次封王的最大受益者,而各地无功的故王(以六国王族之后为主)是受害者。
史载:..陈馀阴使张同、夏说说齐王田荣曰“项羽为天下宰,不平。今尽王故王於丑地,而王其群臣诸将地,逐其故主赵王,乃北居代,馀以为不可。闻大王起兵,且不听不义,原大王资馀兵,请以击常山(张耳),以复赵王,请以国为扞蔽。”齐王许之,因遣兵之赵。
陈馀指责项羽封王不公的理由,是项羽将故王都分到了不好的地盘,而将群臣诸将(跟随项羽入关的诸将,而非项羽之诸将)都分到了好的地盘。项羽封王的法理依据是“按功分王”,按照“按功分王”,项羽这种分配是合理的。而陈馀指责项羽封王不公,乃是指项羽这种分配方法,违背了各地昔的君臣名分。
如徙赵王歇为代王。赵相张耳素贤,又从入关,故立耳为常山王,王赵地,都襄国。张耳原是赵王歇的国相,赵王歇无功,被迁徙为代王。而张耳因贤能,又跟随项羽入关,而被封为常山王、王於赵地。而在当时,秦朝并没能将七国融合为一国,各地仍基本上为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家的认同,这在陈馀看来,显然是乱了君臣名分。
项羽分封诸侯,而致天下再次大乱,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此。灭秦有功之诸侯诸将与各地故王之间的矛盾。如,项王出之国,使人徙义帝(楚怀王熊心),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催)义帝行,其群臣稍稍背叛之,乃阴令衡山、临江王击之江中。从中可以看出楚怀王在当时也还是具备一定实力的。故而,项羽使人致命楚怀王,楚怀王;项羽迁徙楚怀王到长沙郴县,楚怀王群臣敢於违抗,项羽更是指使了衡山、临江两位诸侯王才击掉了楚怀王。
紧接着,臧荼(原为燕将,项羽封为燕王)之国,因逐韩广(原燕王、项羽封其为辽东王)之辽东,广弗听,荼击广无终,并王其地。而令天下项羽封王体系崩解的,是齐地田荣的反叛。史载:田荣闻项羽徙齐王市胶东,而立齐将田都为齐王,乃大怒,不肯遣齐王之胶东,因以齐反,迎击田都。田都走楚。齐王市畏项王,乃亡之胶东就国。田荣怒,追击之即墨。荣因自立为齐王,而西击济北王田安,并王三齐。荣与彭越将军印,令反梁地。还与陈馀兵,与之并力击张耳,大破之。迎故赵王歇於代,反之赵。
至此,齐、赵及梁地(战国故魏之地)彭越等三方势力结成反项羽同盟,并直接威胁到项羽的西楚国之安危。项羽被田荣拖入齐地的反抗泥沼之中,从而才使刘邦得以还定三秦。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