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皇后与妃子相 妃子们为什么一个一个年轻漂亮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时候妃子和皇后,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
历朝历代,皇帝是一国之君,皇后则是一国之母,每一个皇帝,都要尽早的立下一个皇后,皇后这个词可不单单是代表他是皇帝的妻子,更重要的是代表着一种身份。每一个妃子都梦想着能够成为皇后,母仪天下。册立皇后可是一个朝代非常重大的事件,要昭告天下,普天同庆,立后的时候,仪式也是非常的隆重。明朝皇后的挑选做法,是通过资格资格把关后,再按照标准条件进行筛选。其方式主要是“逐级筛选淘汰法”。
第一步是“海选”。皇帝准备结婚时,皇宫先派遣众多宦官到全国各地挑选5000名年龄在十三到十六岁之间的少女,集中在一起再进行初选。第二步是“初选”。在这轮选拔时,宦官们会安排一个较大场地,把所有各地海选来的少女每百人排成一行,按年龄大小排序,通过目测方法,把过于高矮胖瘦的少女先行淘汰,淘汰例控制在五分之一左右。第三步是“细选”。初选后的第二天,进入第三轮选拔,宦官们仍按照上一天的列队方式,仔细察看每人的五官、头发、皮肤以及音色、仪态,项项过关,若有某项不合要求,即被淘汰。这一轮又会淘汰剩余人数的一半。
第四步是“精选”。到了此时,约2000人会进入第四轮挑选。这一轮不再的依目测,而是们除了用尺子仔细测量少女的手足大小肥厚等,还要考察少女的身姿体态风韵等,对排在倒数的1000名少女加以淘汰。将留下的另1000名召入宫中继续参加深入选拔。第五步是“宫选”。通过前四关的女子,都可以成为宫女,但是能否成为后妃,还要进一步观察考察。在她们入宫后,宫中专门安排从事“”工作的宫娥们,会分别将其引入密室“探其,嗅其腋,扪其肌理,察其贞洁”,要求身上没有疤痕,肌肤细腻光泽,再从这1000人中的过关者里再推荐出300人,提拔为宫女头目。
第六步是“妃选”。由皇帝派遣专人近距离详细观察一个月,透过这300名留宫的性情言语,判断性格是否温柔敦厚,是否睿智贤惠。根据表现与认定,再筛掉人,剩下的50人便有自动晋级为嫔妃的可能。第七步是“推选”。由皇太或太妃做主考官,带领一班人或他们自己拿主意,从50人中选出3个可供皇帝钦定皇后的后备人选,按当时叫法是“选三”。第八步是“钦定”。到了这一关。皇帝可以根据自己对“选三”推荐的佳丽,亲自钦定一名皇后。当然,对已经进入“选三”环节落选变陪选的另两名,一般不会亏待,都会被封为贵妃,但也有被赐予金银币退回家的先例。
历史上每个朝代的审美观都是有所不同的,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每一个阶段,人们的审美肯定是不同的,地区不同审美也不听,这都是很正常的,如先秦的适合崇尚自然之美,秦汉时期是庄柔之美,魏晋南北朝是逸雅之美,到了隋唐五代的时候就是丰腴之美。现在有部分史学家就认为,杨玉环应该是一个胖美人,这一点和现在的出入是很大的。史书上记载的非常美丽的皇后,少之又少。其实原因很简单,妃子是皇帝自己选的,自然是一些非常漂亮的,但是这些人说白了也只是皇帝的玩物,因为皇帝感情正深的还是皇后。皇后一般都要皇帝大几岁,要皇帝成熟。
因为选后的原则就是选“德”,首先要看德行,再看她的家世背景,而并不是选貌。皇帝的正妻,自然是不容马虎的,她的家庭一定要对皇帝非常有帮助才会立其为后,因此这个能够成为皇后的女子的长相,只能说是撞运气了。而且皇后的年龄往往还皇帝要大一到三岁,这是需要皇帝身边有一位能够引导他、看着他的女人。所以皇帝和皇后一般感情非常深的很少,像康熙乾隆都对早逝的发妻感情很深,但是在历史上一直恩爱的帝后很少。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