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历史上的雍正皇帝,他到底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

  近年来,雍正皇帝以四的形象霸占了电视荧幕,众多的,也把这个表面冷漠内心细腻的王,当成了自己选择对象的标准。不过,这个看似情圣的四,在历史上却并非如此。历史上的雍正,是一个非常勤政的皇帝,但是,他的性格却也给世人留下了不少谜团。有人说,雍正多疑、暴躁,也有人说他勤政、朴素。那么,雍正皇帝到底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呢?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age.png

  雍正在登基之后,没有被皇帝的权威迷惑,也没有得意洋洋沾沾自喜,而是更加的勤政。据记载,雍正每天的平均睡眠不足四个小时,他大部分时间都在批阅奏折,仅仅在位十三年,处理的奏折就达192000件,每天批阅的字数达8000字。这就意味着,雍正每天要看好几万字的奏折,而且,是复一,年复一年的坚持,雍正的这份毅力与恒心,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历史上的雍正,是一个勇敢的改革者。在康熙晚年,清朝虽有着表面的繁华,实际上,则是吏治,国库空虚。当时,年迈的康熙,已经没有力气去治理这些事情了,加上阿哥们结营私,祸及了很多官员。在雍正继位之后,才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短短几年,就让清朝的国库有了大幅度的上涨。雍正在位仅13年,国库就涨了7倍,给乾隆留下了丰厚的遗产。

  除此之外,雍正还吸取了前朝“太子制”和“嫡长子制”的教训。在选拔储君的方式上,雍正建立了“秘密选储制度”。雍正大规模的改革,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雍正承担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不仅被阿哥用“八王议政”危及皇位,还多次遭人暗。

  历史上,“雍正夺嫡”,与“太后下嫁”、“顺治出家”、“乾隆身世”成为并列的“清初四大疑案”之一。

  康熙时期,两立两废皇太子,让很多皇子都有了机会,但是,刚开始的机会并不属于雍正。雍正的生母,早年没有正式的封号,雍正出生之后也是被贵妃佟佳氏领养的,这让雍正有了一定的自卑情绪。不过,在诸皇子争位的活动中,康熙对雍正还是另眼相看的,赞曰“诚孝”,并经常让他代替自己祭祀、处理一些政务和宫中事务。

  晚年的康熙,更是常常让雍正陪他散心解闷,并且,还非常喜欢雍正的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即便是这样,雍正继位的可能性也不是最大的,当时,康熙对自己的十四子胤禵,也是非常中意的。

  因此,雍正的继位,就引来了各种关于雍正以阴谋手段矫诏夺嫡、谋父篡位的谣言。

image.png

  在这样特殊的背景下,雍正吸取了因为争夺皇位而骨肉相残的历史教训,他决定设立秘密建储制。把立储的事亲自写下来,然后,将其密封在盒子中,放在宫中最高的地方,也就是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之后。为了以后,不发生意外,又重新写下密旨。

  乾隆就是这样,才平稳地继承了皇位。后来,秘密建储就被正式确立为清朝的皇位传承制度。

  秘密建储的制度,明确了皇权与储权新的分配模式,也就是:一切权力都集中在皇帝手中。取消储权,择优立储,秘密建储之后,储权就不存在了。这样,既成功解决了“国本”问题,又杜绝了皇储之间的激烈矛盾。

  而不以嫡长为序,择优秘密建储的方式,让皇子之间没有了明确的对手,不仅有利于皇子努力向上,还有利于皇子之间的和睦相处。

  除此之外,雍正还取消了士绅优免的特权,实行士民一体当差,加强了对士绅的控制和治理。从曾静、吕留良案之后,雍正就进一步加强了思想的控制,一句“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就能被说成“思念明代不念本朝”,导致作者以大不敬之罪被处死。同时,雍正还通过推广奏折制度、创立军机处等,让皇帝的权力达到了极限。

  “皇帝—宰相制”是秦汉以来,中国传体制的基本模式,它的弊端是:君相权限缺乏明确的界定,皇帝既可以随意侵犯相权,权相也可以窃弄皇权,造成了的不稳定。而雍正推广的奏折制、创设军机处,就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皇权至上的另一面,就是皇帝的勤政,所有,现在的影视剧中,把雍正描绘成了一个“情圣”,这与他的形象是完全不符合的。

  据史料记载,雍正“办事自朝至夜,刻无停息”,天下政务“无分巨细,务期综理祥明”,亲自批阅的奏折更是数不胜数。长期的劳累,压力,导致雍正积劳成疾,最终,在位时间,只有仅仅的十三年。可以说,雍正的一生,都在为强国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虽然,他无法想象后世的子孙,会把清朝治成什么样,但是,他必须尽自己的全力,让清朝强盛起来。随时,“康乾盛世”是一个颇具争议的时期,但是,对于清王朝的“康乾盛世”,雍正皇帝承上启下的功劳是非常大的。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