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建立后的币制以纸币为主,但也铸造了什么铜钱?

  元末群雄并起,各自为政,并自铸货币,俨然一朝之政,但这些都是昙花一现,铸造的货币也是显现一时,后来均臣伏朱氏大明。元末张士诚据高邮,号大周,自至正十三年改元天佑、毁铜佛铸天佑通宝。徐寿辉铸天启,天定二钱。陈友谅徐寿辉后,改元大义,铸大义通宝。朱元璋起兵后,铸大中通宝。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以上各钱,除大中之外,均极少见。明代币制以纸币为主,但也铸造了不少铜钱,且品类繁杂。朱氏铸钱,自大中始,开始背文纪地纪值,这是明代铜钱的一个特征,一直影响到清末铸钱。且明代钱币,一反往朝,均为通宝,而无元宝,主要避朱元璋之“元”字讳。

image.png

  自洪武之后又铸了永乐、宣德、弘治、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等货币。到了明朝末期诸侯称帝封王,各自为政,割据称雄,自铸货币展示出一朝暮景。鲁王监国朱以海在江浙铸大明,弘光帝朱由崧在南京造弘光,隆武帝朱聿键据福州铸隆武,永历帝朱由榔在肇庆改元永历,铸永历通宝。

  明末,李自成与张献忠,雄据南北,加速了明的灭亡,李自成在西安称帝时曾铸永昌通宝,张献忠在成都即位,改元大顺,铸大顺通宝。张献忠义子孙可望入滇进黔,称东平王,铸兴朝通宝。1674年吴三桂铸利用通宝,耿精忠在福建铸裕民通宝;1678年吴三桂又铸昭武通宝;其孙吴世璠即位后铸洪化通宝。

  洪武通宝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全国各省除少数省外,都没有铸钱炉,年铸钱约一十九万贯,其中洪武五年(1372年)时铸钱最多。洪武《铸钱则例》规定,铸钱应用生铜。但当时铜材稀缺,所以就普遍用废钱和旧铜铸造,因铜质复杂,纯度不一,而造成“洪武通宝”成色不一的情况。

  洪武通宝特点:一是过去的钱或记重或称宝,再冠以年号,洪武钱既称宝又记重;二是洪武钱作为国朝钱即制钱,有一定大小层次及形状、文字标准,不偷工减料。

  永乐通宝

  明成祖朱棣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铸行了“永乐通宝”,此钱铜色紫红,为书直读,全部为小平钱,光背无文,钱币直径2.5厘米,制作上精致一,钱文秀逸,笔画端庄。传世较多。

image.png

  宣德通宝

  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开铸“宣德通宝”,钱制沿永乐成规,皆为小平钱,光背无文,书直读,制作上稍逊于“永乐通宝”,书法一般,版别较少,相同时期所出的“宣德炉”铜器相差很大。传世量少于永乐钱。

  弘治通宝

  自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后,到明孝宗朱佑樘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共六十八年未再铸钱。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铸行了“弘治通宝”,此钱皆为小平钱。光背无文,书直读。此钱版本较多,各地所出,略有差异。

  嘉靖通宝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开铸“嘉靖通宝”,为光背小平钱,书直读,但含有隶意,此钱存世较多。嘉靖通宝钱开始采用黄铜铸钱,同时为防止私铸,还提高了铸钱工艺,铸造出火漆、镟边、金背等钱。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