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什么自削兵权,解散了自己一手组建的湘军?

  说到曾国藩,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曾国藩的湘军大清太平天国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同样这支军队也经过发展成为了当时清朝的主要军事力量,这时候的曾国藩可以说是要兵有兵,要将有将,而且门下政客遍布天下。在曾国藩率领湘军攻破了天京之后,一时间湘军与曾国藩的声势可谓是到了顶点,此时的曾国藩已经完全具备了反叛的条件,还可以让自身的湘军联合李秀成的太平军,这样一来本就孱弱不堪的大清朝根本无法抵挡,足可以自己称王建一番事业,但曾国藩没有这么做,反而是解散了自己的湘军,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image.png

  实力雄厚,部下劝反清

  太平天国运动产生后,声势浩大,迅速就席卷了几乎大清的半壁江山,大清为了消除这个内部大患,清朝廷曾经许下重诺,“克复金陵者王”,意思就是谁能太平天国就立谁为王。结果就是曾国藩带领他的湘军攻破了天京,了太平天国,但是清朝的治者明显已经忘了这个曾经因为恐惧许下的承诺了。

  当时的大清腐朽不堪,又自动忽略了封王的这个决定,因此曾国藩的部将曾经胡林翼等人曾经劝说过曾国藩,让曾国藩称王反清,但曾国藩对此并没有答应。等到了太平天国,攻献了天京以后,手下部将彭玉麟等人再一次劝说曾国藩,表示支持曾国藩,想让曾国藩举起一面反清的旗帜,之后天下闻名的学者王闿运也来劝说曾国藩,但就算是面对这么多人的提议劝说,曾国藩却都拒绝了,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

  君臣之纲,军中内部复杂

  首先来说,清朝虽然薄西山,但仍名义上还是正依旧存在,自幼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曾国藩,在他看来做出这样的事情就是大逆不道,君臣之纲,忠君的思想已经在曾国藩的心中根深蒂固。而且曾国藩不是不知道,这时候的大清是什么情况,内忧未除尽,外患越发严重,此时若是再发生内乱,很有可能就会面临的危险,因此曾国藩拒绝了。

image.png

  在实力方面来说,曾国藩的湘军虽然名义上具有30多万军队,但这30万军队不是全都直属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虽然都是曾国藩的手下,但是他们也都有自己建立的淮军、楚军,由此可见这30万军队根本无法拧成一股绳。而且湘军的内部并不像早年那样团结,随着不断壮大就会产生派系,手下各将领之间明争暗斗,很难保证这其中不会有人在关键的时刻掉过头来对付自己,而且湘军经过连年的征战,军队中早已没有当年的朝气,反而是军中生出了军纪败坏的情况,军中装备是当年好了,战斗力却不如当年了。

  清已提防,解散湘军,声名两全

  另一个很重要的点,打江山容易,治江山难,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严重,即使能够打败大清,国内剩余力量也会十不存一,打下来的江山也是残破不堪的,这样的江山,如何抵挡列强的侵扰,如何国家的内忧等等这都是大问题,曾国藩不得不去考虑这些问题。

image.png

  朝廷也不是没有对曾国藩进行防备,咸丰四年时,曾国藩曾经自主招兵数万攻陷武昌,这虽然是件好事,但是也引起了清朝廷的警觉,一个闲官的号召力竟然如此之强,清朝廷不得不防,因此在湘军攻破天京后,大清马上派兵驻防了天京,实际上这就是对曾国藩不放心,监视住曾国藩的举动。

  正是以上这些原因,曾国藩才没有听从他人的劝说,反而采取了措施,自削兵权,既解除了请朝廷的怀疑,又保住了自己的名声,何乐而不为呢?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