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唐朝的藩镇制度来看,赵匡胤为什么会下令不士大夫?
• 历史
唐朝的时候为了加强防御力量,在全国设置节度使率诸军、镇,以此方便征调全队。节度使一职对一方的军队有的权力,“受命之,赐之旌节,谓之节度,得以军事。行则建节符,树六纛。外任之重,无焉。”发展到后来,节度使更是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各地往往对朝廷保持着不同程度的离心状态。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唐玄宗时期,在缘御外族的地区设立了十个节度使,全国精锐部队多调于此,而安禄山更是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唐朝出现了外重内轻局面,终于在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酿成了安史之乱。
后来虽然安史之乱被平定,但是并未能进一步消除节度使对朝廷潜在的威胁。唐朝末期,黄巢之后,唐帝国已名存实亡,各方节度使形成拥兵自重的局面,其中以宣武节度使朱全忠、河东节度使李克明、凤翔节度使李茂贞等人势力最大。各节度使在自己的管辖区域为所欲为,朱全忠更是一度控制了皇帝,滥朝臣,最终在开平元年(907年)废唐哀宗,自行称帝,建立了后梁。唐朝最终灭亡在自己起初用意于维护治而设置的节度使之手。
朱全忠建立后梁之后,并未能一全国,之前唐朝设置的一些势力强大的节度使纷纷拥兵自重,且互相攻,失败的一方则为之兼并。其中军事实力最强、在唐亡后建号称帝者,先后有五代,其余还有割据一方,立国改元子孙相传者为十国。五代十国时期的封建治者,依武力,分别割据一方,原本的唐王朝被很多小的政权所代替。
五代十国境内之节度使亦多骄横跋扈,其部下也多为强兵悍将,武力夺权之军事不断发生。唐朝的节度使遗祸延续至此仍未结束,长期的战乱以及动荡的政局给广大人民造成极大的危害。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