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初期分封的异姓诸侯王,他们有的必要性吗?
说到汉朝初期异姓诸侯王,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如果汉初异姓王活到刘邦死后,会天下大乱吗?这里首先需要谈到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异姓诸侯王有没有的必要性,这一点非常关键。
汉初的异姓诸侯王起始分封于公元前205年,当时的刘邦封韩王信为韩王,到公元前202年封卢绾为燕王为止,一共分封了七国九王:
韩国:韩王信赵国:张耳、张敖燕国:臧荼、卢绾淮南国:英布楚国:韩信梁国:彭越长沙国:吴芮
这些人又可以分为三个性质:
张耳和韩王信是没有战功的人,但是他俩是刘邦的亲信,刘邦需要他们的名望去安抚韩地和赵地的本土豪强,以此稳定攻打项羽的后方,这两人是为了利益而存在的异姓诸侯。韩信是有战功的刘邦部众,因为功劳巨大迫使刘邦不得不封韩信为封楚王,但是韩信纯粹是一个生活在战国时代的人,信仰军功即是权贵。臧荼、英布、彭越、吴芮属于本身就是秦末汉初农民时就已经存在的地方割据人物,只是他们的利益被项羽剥夺,只好同刘邦结盟项羽,然后恢复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张敖和卢绾接受分封,完全是刘邦在死臧荼之后,害怕异姓诸侯王联合反对刘邦,故而不得不采取的权宜之计,为了继续死异姓诸侯,刘邦才让这两人登上异姓诸侯王的位置。
清楚这些人的性质,我们就知道在汉朝初年,也就是刘邦击垮项羽的公元前202年,刘邦当时面对是韩王信、张耳、韩信、臧荼、英布、彭越、吴芮这些事实已经割据一方的异姓诸侯,刘邦本身也只是汉王,与异姓诸侯同一等级,只不过是异姓诸侯的首领,所以他在汉朝初年分封异姓诸侯,只是对于异姓诸侯拥兵割据一方的承认。如果刘邦采取措施对付异姓诸侯,很有可能遭到异姓诸侯的联手攻击。
对于异姓诸侯王来说,他们需要刘邦承认他们在自己诸侯国的地位和权力,以此延续自己政权的合法性。这使得诸侯王实际上没有反抗刘邦的意愿,因为在刘邦铲除诸侯王的过程中,只要不威胁到异姓诸侯王的王位,那么这些异姓诸侯王是没有意愿前去反抗刘邦的治。
以韩信为代表的异姓诸侯被或者被废都在主观上没有的意愿。
楚王韩信曾经几次被人建议,但是没有听取他人的意见,坚信刘邦会承认自己的诸侯王地位,最后被设计带回关中以至于最终被。梁王彭越被部将扈辄建议,彭越不听,最后被刘邦设计逮捕,彭越在流放过程中依旧没有谋反的想法,之后被吕后设计死,被剁成肉酱。赵王张敖被刘邦设计贬为宣平侯,在刘邦羞辱张敖的时候,贯高劝张敖刘邦,张敖说过:“君何言之误!且先人,赖高祖得复国,德流子孙,秋豪皆高祖力也。原君无复出口。”,张敖的心态也是异姓诸侯的心态。
以英布为代表的异姓诸侯都是无奈之下的自保举动,并没有相互联系造成七国之乱的局面:
臧荼完全是刘邦大肆捕项羽旧部,令臧荼非常恐惧,在臧荼之前,项羽旧将利几就已经举起反旗,作为楚汉战争中出力较少的臧荼自然害怕刘邦死自己。于是,兵败被。英布完全是韩信、彭越之死造成的恐慌行径,英布遂举兵举兵;与英布较类似的是韩王信,在汉初韩王信从富庶的中原封国转移到边境封国,在匈奴围城时,韩王信求救于刘邦,却被刘邦,于是害怕被最终举兵谋反。卢绾被封为燕王后,对刘邦尽心尽责,只是因为猜忌,最后害怕被逃入匈奴,而且在逃入匈奴后,还寄托于刘邦能够体谅自己。其实从各个异姓诸侯王的行为我都可以知道,他们都没有颠覆或者夺取刘氏政权的动机或者愿望,甚至还有感激刘邦分封异姓诸侯王,能够在汉朝保留自己的异姓诸侯王的权位,对于这些人来说已经是最高的愿望。这种思想也造成了异姓诸侯王先后被刘邦死的命运。
《汉书》记载了异姓诸侯王推举汉王刘邦为帝的文书,这种文书很好的反应了异姓诸侯王的心态:
楚王韩信、韩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故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燕王臧荼昧死再拜言大王陛下:先时,秦为亡道,天下诛之。大王先得秦王,定关中,于天下功最多。存亡定危,救败继绝,以安万民,功盛德厚。又加惠于诸侯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地分已定,而位号拟,亡上下之分,大王功德之著,于后世不宣。昧死再拜上皇帝尊号
这份文书中诸侯王感恩刘邦的心态溢于言表,在他们看来,天下已经平定,身份尊卑已经定位,土地也划分完毕,正是刘邦的一项大功德,这也是诸侯们为什么奉刘邦为帝的原因。
所以从主观意义上正是汉朝初年的历史形势决定了异姓诸侯国的存在,而且在汉朝中央承认异姓诸侯权利的情况,这些异姓诸侯王并没有的意愿,即使刘邦去世也一样。
长沙国作为刘邦时代残存的异姓诸侯,一直到汉文帝末年因为绝嗣才被废除,足以说明异姓诸侯对于刘氏政权的拥护。
另一个因素则是汉朝初年存在的侯国制约了异姓诸侯王国的力量,西汉初年,为了满足功臣的地封侯的愿望,刘邦一共分封了137名彻侯,其中有记载的110名彻侯所封的侯国的户口数达到230540户,大约占据西汉户口的15%。这些侯国基本散布在异姓诸侯王国之内,军功集团对于刘氏政权极为拥护,这使得这些军功集团制约了异姓诸侯的谋反。
所以假如异姓诸侯谋反,首先得击垮军攻集团的侯国,然后才能面对汉朝中央,这也是异姓诸侯王不会的一部分原因。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