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不愿与皇太极合葬的原因是什么?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人们经常调侃道:“清朝以孤儿寡母开始,又以孤儿寡母结束。”前半句的孤儿寡母指的是孝庄太后与顺治帝,后半句的孤儿寡母指的是隆裕太后与宣帝,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清军是在孝庄太后和顺治帝的时候入关的,也是在隆裕太后和宣帝手里灭亡,但也不完全正确,毕竟清太祖是努尔哈赤,改后金为清的也是皇太极。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清朝以孤儿寡母开始的,也是以孤儿寡母兴盛的,孝庄文皇后一生辅助两代皇帝,帮助皇帝稳固了清廷,先是辅助顺治帝入主中原并站稳脚跟,又辅助康熙帝开创康乾盛世。
清朝有两个太后较出名,不管喜欢不喜欢历史的朋友都听说过这两个女人,一个就是辅助两帝的孝庄太后,还有一个就是慈禧太后。相,孝庄太后的名声完全好于慈禧太后。
孝庄太后不光是清朝历史上著名的贤后,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贤后,古时候的太后鲜有人能与她相,她可以说是一个杰出的家,伟大的女人。
孝庄太后出生于明万历年间的科尔沁大原上,那时候的他们已经衰弱,夹在明廷与后金中间,尤其是后金崛起后,他们成了后金的目标,后金以胡萝卜加大棒的手法对待他们部落,那时候后金的后宫基本都是蒙古女人。
孝庄太后在13岁的时候被哥哥护送到盛京,嫁给了努尔哈赤的八子皇太极,她的姑姑之前也嫁给了皇太极。
不久,皇太极登基继承大汗的位置,她被封为西侧妃,大妃是她的姑姑哲哲,她的地位仅次于哲哲,在后宫中位居第二。但是随着皇太极妃子的增多,孝庄太后在后宫地位逐渐下降。
1643年,皇太极突发脑溢血而亡,清朝内部对帝位展开了争夺,最有实力的是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和努尔哈赤的十四子多尔衮,两派明争暗斗得不可开交,孝庄太后在其中斡旋,并接近多尔衮,最终双方妥协,皇位落在孝庄太后福临身上。
对于这件事,很多人说孝庄太后为了皇位,不惜身多尔衮,这在正史中没有记载,民间私书中也非常少,其中出名的是明朝遗民张煌言的《建夷宫词》,但这不足为信,清史大家孟森先生对此逐一进行了反驳,另一个清史大家阎崇年也认为这件事纯属子虚乌有。
1644年,清军入主中原,孝庄太后也带着顺治帝从盛京迁都到北京,但是俩的关系渐生隔阂,主要是在立妃上,孝庄太后让自己的侄女当皇后,顺治帝不喜欢,要求废后另立,孝庄太后见犟不过顺治帝,将皇后降为静妃,又选择了一个科尔沁的女子,顺治帝还是不喜欢。
顺治帝喜欢的人是董鄂妃,孝庄太后却不同意立董鄂妃为后,董鄂妃死后,顺治帝把死因全归咎于孝庄太后,孝庄生病了顺治帝都不去看望,还好顺治帝有个好。
顺治帝去世后,皇三子玄烨继皇位,尊孝庄为太皇太后。
康熙帝当时才8岁,所以清廷的大权基本在孝庄太后手里,而康熙帝可以说是孝庄太后一手带大的,也是她一手培育的。
康熙帝对这个非常尊敬,孝庄也非常疼爱这个孙子,在事业上全力支持康熙帝,平定三藩的时候把宫里省出来的银两用来犒赏士兵,每逢灾荒年的时候,她就把宫里的积蓄拿出来赈灾。孝庄太后与慈禧太后完全相反,慈禧太后在晚清那个时局下每天仍然过得非常奢侈,如果她像孝庄太后那样,可能也会有美誉。
康熙帝每每出巡,在沿途中每天都要派人飞书问候孝庄太后的起居,并把自己在河里捉得鱼快马加鞭送到宫里让孝庄太后品尝。
1687年十二月,孝庄太后突然病倒了,康熙帝心急如焚,昼夜不离地服侍孝庄太后,亲自为孝庄太后喂药,还率王公大臣到天坛为孝庄太后祈福,请求上天折损自己的寿命,增延孝庄太后的寿命。
康熙帝感天动地,但没有延长孝庄太后的寿命,十二月二十五,孝庄太后走完了她那传奇的一生。
临终前,她嘱咐康熙帝不要为了她去惊扰皇太极,就让她葬在顺治帝的孝陵附近,她心里舍不得康熙帝父子。
这个遗嘱很让康熙帝为难,古时候都是讲究帝后合葬,不让孝庄太后与皇太极合葬,有点说不过去。但孝庄临终前让康熙就将她葬在孝陵附近。
思来想去,康熙帝没有将孝庄太后迁到盛京下葬,也没有在孝陵附近下葬,而是将她暂时安放在了清东陵,并把孝庄太后曾经居住的房子拆建在昌瑞山下,称为暂安奉殿。
孝庄太后的灵柩一直停放在暂安奉殿,直到康熙帝驾崩也没有下葬,雍正三年,1725年,也就是孝庄太后与皇太极成婚一百周年,雍正帝就地起建陵园,将孝庄太后葬入地宫。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