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在北宋文坛是领袖身份,但为什么说他曾科举ldquo;落榜rdquo;了?
宋朝古装大剧《清平乐》播出,让人眼前一亮,从目前的来看,这部剧充分展现了“仁宗盛世”初期的盛景。随着剧情的发展,在“太平宰相”晏殊、三朝宰相韩琦、北宋名士范仲淹陆续登场后,很多历史文学爱好者纷纷猜测,后面你会不会有欧阳修的戏份。果然不出众人所料,“六一居士”欧阳修终于在第四集出场,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而且,欧阳修的出场还是从他的科举“落榜”开始的。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说欧阳修“落榜”,实际上并不准确,因为他不是正的落榜,只是到手的状元飞走了,从第1名降到了第14名。
众所周知,唐宋八大家宋朝占据6人,其中,有5人都得称欧阳修一声“老师”,这奠定了欧阳修在北宋文坛中的领袖身份和传奇地位。欧阳修才华横溢,在当时是被公认的,甚至在科举之前,大部分人都已经默认欧阳修必将成为当年的状元。
欧阳修,字永叔,四川绵州人。他的父亲老来得子,56岁时生下欧阳修,4年后父亲去世,欧阳修和母亲相依为命,在叔叔欧阳晔和母亲郑氏的教导下,欧阳修刻苦读书,成为一代才子。宋仁宗登基的那年,欧阳修才16岁,他自命不凡,认为自己是百年不遇的天才。可尴尬的是,接下来两次科举,都未考中,转眼已经22岁。
时任汉阳军随知的胥偃很欣赏欧阳修的才华,将欧阳修召到自己门下,并且将女儿许配给欧阳修,不过当时并未完婚。《宋史·胥偃传》云:“欧阳修始见偃,偃爱其文,召置门下,妻以女。”
接下来,欧阳修在未来的老丈人胥偃的帮助下,前往京城游历。在京城,欧阳修不仅长了见识,而且还混出了名气。一方面,欧阳修参加开封的国子监考试,中了监员,又参加国子学的广文馆考试,中了解元,连中两元,名声大振。另一方面,欧阳修于写词,他的很多辞藻被坊间传播,有的词竟然传到青楼之中,给人留下“风流”、“轻浮”的形象,这为下面的事情埋下伏笔。
宋仁宗天圣八年,欧阳修23岁,在礼部的省试中,欧阳修又考中第一名,即省元,加上之前的监元和解元,欧阳修已经连中三元。在接下来的殿试中,欧阳修信心满满,认定自己必将考中状元。不仅如此,欧阳修还特地做了一身大红色的状元袍,就等中状元时好一展风采。
不仅欧阳修对自己有信心,就连欧阳修的同科也笃定这一届的状元必定是欧阳修。欧阳修有一个同学叫王拱寿,年仅19岁,长得一表人才,对欧阳修更是仰慕不已。听闻欧阳修做好了状元袍,便找欧阳修借穿一下,想沾沾欧阳修的福气,以图殿试时能考个好名次。
果然,在殿试中,欧阳修对答如流,一篇策论说得舌灿莲花,让年轻的宋仁宗欣赏不已。事后,宋仁宗就要点欧阳修为状元,只可惜,第二天揭榜,状元变成了那个试穿欧阳修状元袍的王拱寿,欧阳修只得了个第14名,王拱寿还被宋仁宗赐名为王拱辰。
欧阳修对自己殿试的表现更加满意,笃定自己中状元。可得知自己只中了14名,百思不得其解。多年后,欧阳修接触到当年参与殿试的大臣之一晏殊时,欧阳修才明白,自己当年表现太过优异,但因为自己风流名声在外,状元虽然看重才华,但也看重德行,所以宋仁宗才决定降低欧阳修的名次,挫其锐气,磨炼其成才。
这就是欧阳修“落榜”的内幕,可以说,剧中和历史还是高度吻合的。有趣的是,这件事还有后续。宋朝文风繁荣,很多大臣选女婿都看重才华,并不看重相貌。当时的龙图阁大学士薛奎有5个女儿,他亲自参与殿试,深知欧阳修和王拱辰二人不仅才华出众,而且长得也一表人才,决定“先下手为强”。
于是,在揭榜之后,薛奎立即找到王拱辰和欧阳修。因为欧阳修王拱辰大三岁,薛奎本打算把大女儿许配给欧阳修,把二女儿许配给王拱辰。不料,欧阳修因为和胥偃之女有婚约,不能答应此事,所以,薛奎失望之余,把大女儿嫁给了王拱辰。
不久后,欧阳修和胥氏成婚,但胥氏却病逝了。薛奎一直惦记着欧阳修,又把二女儿嫁给了欧阳修。这样一来,王拱辰不仅“抢”了欧阳修的状元,还做了欧阳修的大姐夫(连襟,大姐夫古时候又称大姨夫)。
接下来还有故事,王拱辰的结发妻子去世,薛奎为了留住这个女婿,又把自己的三女儿嫁给了王拱辰,这样,王拱辰就变成了欧阳修的妹夫。因此,欧阳修曾写一幅对联调侃王拱辰,曰:
上联:旧女婿为新女婿,
下联:大姨夫作小姨夫。
结合史料,你会发现《清平乐》这部剧还是较写实的,期待这部剧能够出现更多的北宋名士,像辅弼、包拯、王安石、司马光等人,不知道接下来有没有戏份,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