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高等学府:揭秘稷下学宫的建立与消亡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在这一历史时期,伴随着诸侯争霸、经济发展、动荡和转型的,还有思想文化的异常活跃,诸子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况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作为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文化阵地,齐国建立的文化机构稷下学宫曾经在历史中起过重要意义。那么,稷下学宫到底为什么会被建立?它到底又是因为什么而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呢?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

  稷下学宫的建立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冶铁工艺的成熟,铁制工具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经济迅速发展,转型加快,这也促使了新兴地主阶级和士族阶级的发展壮大。在这一历史时期,学术下移趋势明显,官府掌控学术的力度下降,民间私学兴起,研究知识的士大夫阶层受到重视,诸侯显贵养士之风盛行,思想自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如孔子、墨子这些文化巨匠就生活在这个时代。

  齐国是诸侯国中建国最早的国家之一。相传姜子牙在辅佐周武王灭商之后,因为功勋卓著,被周武王分封到齐地,建立齐国。齐国历史上出过春秋霸主齐桓公等明君,因此可以说,齐国的历史是较辉煌的。战国初期,齐国发生了政权更替,原本外来的田氏家族取代了姜齐,建立了田齐政权。齐国在经历几代国君之后,王位传到了齐威王田因齐手中。

  齐威王是一代雄主,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并顺应战国时期变法的潮流,任用贤臣名相,在齐国进行了深刻的变法。齐威王的变法措施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在经济方面,齐威王既重视农耕,又鼓励工商业的发展,齐国经济飞快发展,那时候的齐国国都临淄,是天下闻名的商业城市。在上,齐威王改革吏治,大胆任用能人贤臣,他手段狠辣,在齐国宫殿外设置几口大鼎,专门烹为祸一方的污吏。在文化上,齐威王也很重视,他在先王齐桓王的基础上,大力支持筹建文化机构,战国时期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就是在齐威王执政时期建立的。

  齐威王有称霸天下的野心,齐国有称霸天下的实力。齐威王深知礼贤下士可以为齐国招募天下人才,于是效仿他的父亲齐桓王和使魏国称霸的魏文侯,广招名士学者,在齐国临淄的郊外兴办了一所稷下学宫。齐威王用开明的文化政策吸引了很多学者和学子来到稷下学宫,他给这些人提供很优厚的待遇,鼓励他们办学讲学,著书立说。当时,齐国的稷下学宫闻名天下,很多有识之士都曾经前往稷下学宫求学问道,这也对先秦时代的百家争鸣作出了突出贡献。

  齐国在齐威王的治理下,经济发展,昌明,文化上也提倡思想自由。在齐威王之后,齐国又历经了几个开明朝代,其中,齐威王之子齐宣王在执政时期,进一步鼓励稷下学宫的发展,稷下学宫也因此在这一时期达到全盛。在战国时期,稷下学宫既是齐国的智囊学府,又是天下的文化中心,天下学者皆以能够名列稷下学宫为荣。

  百家争鸣

  稷下学宫是先秦百家争鸣的重要文化阵地。稷下学宫兼容接纳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学宫办学主张各家平等,学术自由,因此诸子百家也愿意到齐国稷下学宫进行讲学辩论和学术研究。相传齐国稷下学宫定期举行学术辩论,在稷下学宫,人们往往可以看到很多传说中的宿儒名士,这可是极为难得的。

  先秦时期的三教九流,如儒家、法家、名家、纵横家等学派都曾经活跃在稷下学宫的舞台上。这些思想流派在稷下学宫大放异彩,各思想学派摒弃地域和价值理念等方面的差异,通过辩论这种和平方式,发现各自的优点和缺点,相互促进、相互磨合、相互完,为各自学派存在的合理性进行着激烈的辩护,这促使着产生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况。

  先秦时期的很多文化名人,都曾经到过稷下学宫讲学辩论,如孟子、商鞅、韩非子等。孟子就曾经两次造访过齐国稷下学宫。孟子第一次到稷下学宫时,曾经用王者仁政游说于齐威王,当此之时,魏人公孙鞅也与友人在稷下学宫访学。

image.png

  于是,在稷下学宫大学者慎到的主持下,孟子曾与公孙鞅就仁国与法家治国这两种理念展开激烈辩论,这次辩论也被记录在史书中。孟子是优秀的辩论家,他与法家代表人物的辩论甚至吸引了齐威王亲自来听讲。在这场辩论中,尽管孟子博闻强识,却最终因为仁政王道不适应时代潮流输了这场辩论,公孙鞅的法家强国思想也第一次在世人面前崭露头角。

  稷下学宫对于每次重大的讲学辩论,都会进行系的记载并集录成册,可以说,在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流传和文化融合上,稷下学宫曾经作出很大的贡献。稷下学宫不仅在当时的风评很高,而且还被后世学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稷下学宫的功能

  用现代的语言来说,稷下学宫实质上是齐国官办的一所高等学府和文化机构,除了前述的学术功能之外,稷下学宫还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在方面,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重要的人才输出地。齐威王建立稷下学宫的初衷,原本是为了给齐国广罗人才,帮助齐国在诸侯争霸中建立优势地位。齐威王每每有重大的难题,都会去稷下学宫征询各位名士的意见,而这些问题往往能够得到的解决。齐威王实质上把稷下学宫当成了一个问询机构。

  如,齐威王常常去听取稷下名士的讲学辩论,在名士针砭时弊的探讨中,改进施政方略,制定齐国的国策。如,孟子两次造访稷下学宫,虽然孟子的仁政不适用于齐国的发展,但齐宣王由于看重孟子的才学,还是留下他为齐国效力,这也可以从侧面看出齐国兴办稷下学宫的目的。

  在教育方面,稷下学宫其实还相当于一所规模庞大、设施齐全的教育机构。稷下学宫初建时,除了吸引了一批名士学者前来辩论讲学,还广泛招收天下学子前来求学。稷下学宫建立在齐国临淄郊外的交通要道上,方便诸国学子前来。

  另外,稷下学宫布局分明,有专门的讲学、书和休息的地点,还有森严的管理规则和培养方案。更重要的是,稷下学宫的教学特点很自由,名士、学子在稷下学宫来去自由,齐国还会赠与离齐学子车马钱财,帮助改他们的生活。因此,稷下学宫在列国诸侯中有很高的口碑和声望,实际上,稷下学宫也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人才。

image.png

  另外,稷下学宫在文化传承方面也起着重大的作用。稷下学宫保留了先秦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观点,并且将其归纳和融合。稷下学宫将先秦时期的哲学、、历史、军事等重要思想传承了下来,这对于中国古时候文化的发展意义重大。

  稷下学宫的历史意义

  在两千三百多年前,稷下学宫作为一个高等学府被建立起来,它为战国时代的诸侯国培养了一大批的优秀人才,促进了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思想盛况,与此同时,稷下学宫也为后世教育机构的建立树立了典型,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教育事业。而且,稷下学宫的教育模式,在世界范围内来看都是较先进的。

  稷下学宫建立于战国时期那个思想和转型的时代,中国文化的很多观点和成果,都可以在稷下学宫流传下来的典籍中找到源头,稷下学宫对于中国传文化的形成、传承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稷下学宫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

  结语

  从齐威王正式建立稷下学宫,到秦始皇一六国,稷下学宫一共存在了一百五十多年的时间。这一百多年中,稷下学宫作为一个文化教育机构和机构一直起着重大的作用。至于稷下学宫为什么会消失,历史上一直众说纷纭,其中,有三点较值得注意。

  第一,稷下学宫产生于乱世,齐国经济发达、和文化开明,天下学子纷纷集中于稷下学宫,齐国的环境为稷下学宫的生长提供了温床。等到齐国灭亡,稷下学宫再也得不到有效的庇护。第二,齐国治者的态度也决定了稷下学宫的命运,齐国国君虽然看重稷下学宫,但是从来不会任用稷下学子担任齐国的重要职位,这也伤了一些稷下学子的心。商鞅、申不害等法家大才不为齐国所用就是一个明证。第三,秦始皇一六国后,采取极端的文化政策,这也注定了提倡思想自由的稷下学宫的消亡。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