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曾辅佐燕昭大燕国,赵孝成王为什么放着他不用?

  熟悉战国历史的朋友们都不会对乐毅这个名字陌生,乐毅是一个军事都很精通的全才,曾经辅佐燕昭大燕国,并且组织了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五国伐齐,打得齐国只剩下两座城。然而燕昭王的突然去世以及其后继者燕惠王对乐毅的猜忌,使得乐毅最终离开燕国,投赵国

image.png

  要知道乐毅虽然只打了一个大仗,却在战国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五国伐齐的战役中,绝大多数是乐毅率领燕队完成的,尤其是攻打齐地七十余城的战争,基本全部是乐毅亲自带领燕队打的。所以乐毅本人的军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乐毅不但于治军,也擅长治国,后世的诸葛亮都自“管乐”(管仲、乐毅)。公元前279年,乐毅因受猜忌离开燕国,投奔赵国。而九年之后,就发生了著名的长平之战,那么当时赵孝成王为什么不任用乐毅为帅呢?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当时的局势,因为接受了韩国所献的上,赵国得罪齐国,被齐国兴兵讨伐。主帅廉颇初战多次不利,采取坚壁清野的固守战略,与此同时,秦赵两国的主力大军都开赴长平战场,赵孝成王对廉颇前几次作战的情况非常不满,而且此时赵国的四十多万大军都已经汇聚再次,粮消耗很大而且国内生产严重受阻,赵孝成王想要速战取胜,换掉廉颇已经成为他一定会做的事。

  此时赵国另一员名将李牧正在北方对抗匈奴,一时之间难以抽身,但是乐毅却是赋闲在朝,为什么赵孝成王放着乐毅不用,一定要启用没有太多军事经验,而且评价颇低的赵括呢?我们今天就来分析一下。

  第一:赵孝成王不信任乐毅

image.png

  乐毅毫无疑问是一个杰出的人才,但是却也是个心高气傲的人,他虽然是赵国人,但是却先后就职于赵、魏、燕三国,当年乐毅在赵国时,碰到了自己的伯乐燕昭王,就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魏国给自己的优厚待遇,跟随燕昭王为燕国效力。燕昭王对乐毅言听计从,奉若上宾,给予百分之百的信任。而他的继承者燕惠王只是对乐毅有怀疑并且将他撤回国内,就使得乐毅负气出走。赵孝成王并不是乐毅的伯乐,自然也不会给乐毅百分之百的信任,他虽然给予乐毅客卿的待遇,但是却并没有给他实权,像长平之战这样重要的战斗,赵孝成王自然不会去交给一个外将。此外,在乐毅来到赵国之后,燕惠王感到后悔,又寄来书信,一方面表达自己的歉意,另一方面也在暗讽乐毅对不起自己父亲的信任,赵孝成王也害怕给予乐毅的心思并不在赵国上,故不可能给予他重任。

  第二:范雎的离间计使赵孝成王相信赵括是最佳人选

image.png

  毕竟马服君赵奢是自秦国商鞅变法以来第一次使秦军受挫的将军,他在赵国的地位很高。赵括虽然名声不好,但是自幼饱读兵书,谈起兵法更是头头是道,最起码能把不懂军事的赵孝成王唬住。而在李牧不能回来,赵孝成王与廉颇战术发生矛盾的基础之上,赵括就成了赵孝成王眼里最合适的人选,而且此时赵括并没有打过什么败仗,又是名将之后,跟一个外来户乐毅起来,想必很多人都不会冒险去用乐毅,因为至少在赵孝成王眼里,赵括是忠于赵国,忠于自己的,而乐毅则不见得。这点赵孝成王的判断是符合常情的,后来赵括虽然作战不利,却也并未投降,而是英勇殉国。

  第三:对长平之战失败的严重性估计不足

  除却条件外,赵孝成王不用乐毅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对形势的严重性估计不足。这首先是因为他不大懂军事,这点很容易解释,如果他知兵事,就会理解廉颇的战术,最起码不会急着换掉廉颇。其次,就是赵孝成王没想到赵括失败会有那么严重的后果,更想不到几十万大军会就此毁于一旦。而且当时秦军的主帅并不是名将白起(白起是秦国得知赵括挂帅之后临时秘密更换的),而且在长平之战以前,整个春秋战国时代都没有发生过如此大规模的阵亡战役,可以说长平之战是一场没有前例可参的大战,这种情况下赵孝成王不用乐毅而用赵括,很可能是对战败的后果有着严重不足的估计。

  第四:乐毅未必同意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乐毅的一生有燕昭王的赏识,有攻城略地的战绩,也可以说是足够了,而他又心高气傲,除非再遇明主,否则很可能不会再次出山。这从他归赵之后长期往返于燕赵之间却始终没什么作为可以看出来。此时的乐毅可能已经只想好好养老了。赵国任用外将打仗在此前并不是没有先例,赵国曾经付出一定的代价让齐国名将田单带兵攻击燕国,当时赵奢还在世,虽然他提出反对,但是却未被赵王采纳。既然有成功的先例,那赵孝成王就没有可能会完全不考虑乐毅。虽然史料没有记载,但是我们可以大胆猜测,赵孝成王想换掉廉颇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李牧,但是在李牧无法抽身的情况下,他肯定也是考虑过乐毅的,甚至可能派人访问过乐毅,但是被乐毅婉拒,赵孝成王本来就想用赵括,这样一来他肯定也不会很坚定地请乐毅挂帅。

  总而言之,乐毅没有成为长平之战的主帅还是很可惜的,否则时局必然会逆转,至少赵国不会败得那么惨。不过历史就是这样,本没有如果,我们现在回头看,也只能惋惜当时的两大名将较量的机会就此擦肩而过,而且结局是造成了有史以来最残酷的大。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