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并没有什么权利,为什么曹丕还要除掉他呢?

  古时候皇家的皇权继承权,历来是众皇子争夺的焦点,而为了皇位,手足相残之事也时有发生。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七步诗》,收录在我国初中课本中为人们耳熟能详。传说,这是三国时期魏国文人曹植所作,一般故事是,曹丕勒令曹植在行走七步之内,必须做出一首,不占“兄弟”二字,但是要涉及兄弟之情的一首诗,否则,曹植就得交出自己的脑袋。

image.png

  然而,曹植之才如同谢灵运所称赞的占天下八斗,作出了一首完美的七步诗,致使曹丕找不到理由来掉他。曹家兄弟如此情景,说到底也是为了一个“权”字,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曹氏子弟相煎的故事。

  先来介绍一下曹有能力争夺大位的们的情况:长子曹丕,自曹昂死后就成为了嫡长子,继承曹大业;次子曹彰,武艺过人,好为武将,帮助曹南征北讨,常在军中;三子曹植,文采过人,是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

  按理说,从周公创礼制开始,嫡长子继承制就是各朝各代传承大位的依据,因此,身为曹正妻卞夫人所生的长子曹丕,毫无疑问的应该接过曹的大位。不过,事情并没有曹丕想的这么顺利,曹这个人,一向强调唯才是举,对待自己的人,曹也是认为,能者居上,所以,世子的人选一直没有确定下来。曹丕,曹彰,曹植三位的明争暗斗也就此展开。

  三人中早早出局的便是曹彰。曹问诸子志向时自言:“好为将”,虽然因此得到曹赞赏,但是黄须儿不喜好文功,只知道依武力蛮干,即使在北方屡屡征讨乌桓和鲜卑得胜,辉煌的战功也没有令曹将其纳入世子的人选中。

  最终,曹去世后,曹丕继位,曹彰手握十万大军,也掂量清楚自己的分量,老实地把兵权交给自己的哥哥,自己归于府中,不再出征。可是,低调,不作为,不代表曹丕的想法,曹彰在曹丕称帝三年后,暴毙于府中,死因不明,年仅三十五岁。但是,我们可以大胆的猜测,曹彰强壮的身体,在驰骋沙场的时候都没有丝毫问题,怎么会突然暴毙,只怕和曹丕脱不了干系。至于曹丕的动机,也是忌惮曹彰在军中的威望,想要防患于未然罢了。

  曹植身无寸功,也无大权,然而曹丕甚至对他起的心对曹彰还要重,这就要从二人明争暗夺世子大位开始说起。其实,曹本来是更喜欢曹植的,因为,曹植能够出口成章,文采过人,邺城铜雀台建成后,曹召集一批文士“登台作赋”,众人之中,只有曹植提笔略加思索,一挥而就,第一个交出答卷,并且使曹非常满意;

  曹丕虽然也不差,终究之曹植,也是曾经沧海难为水,因而曹平里唯对曹植喜欢有加,对其寄予厚望,认为他是最能成就大事的人。反观曹丕,没有得到曹的赏识也就罢了,甚至还得到曹的冷眼。这要从曹的小曹冲说起了,曹冲称象的故事就是他所为,如此聪明的神童天性仁厚爱人,本是乱世平定后最佳的继位人选,可惜,天不遂人愿,曹冲十三岁时候得病夭折。

  他的死,直接受益者自然是曹丕,因为曹冲死了,曹彰、曹植还未成才的时候,他曹丕就是唯一的世子人选,所以,曹对曹丕说:“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曹丕与曹冲的夭折是否有关我们暂且不论,曹因此对曹丕心生芥蒂倒是确有其事。

  曹丕在夺嫡的先天性弱势,使得曹植一直在相争中占据上风,可是,高处不胜寒,曹植也因此作出了很多蠢事。其中严重的就有,曹南征孙权时,留下曹植镇守邺城,可是,曹植文人气息太甚,率性而为,不注意修饰约束自己,饮酒毫无节制,醉于府中不处理邺城诸事;

image.png

  此后在许昌,天子脚下,曹植酒醉后却做出驰聘在只有皇帝才可以行走的禁道,侮辱王法的事情;最后一次,曹派曹植领兵救援为关羽所困的曹仁,曹植竟然在命令发布时喝的酩酊大醉,不能领命。这一系列事情后,曹终于后悔,不再重用曹植。

  最后,曹丕终于在曹对世子大位犹豫不决的过程中得到了喘息的机会。此前,因为曹植的咄咄逼人,加上曹喜欢曹植冷眼曹丕,曹丕一直毫无还手之力,现在终于翻身农奴把歌唱,能够在曹面前重新得宠,又获得了贾诩,司马懿的人的妙计帮助,争取了魏国掌兵武将的支持,最终,曹丕成功得到了曹的世子大位,也因此,曹去世之后,曹丕得以登基称帝。

  曹氏子弟的纷争,起因于曹的犹豫不决,发展于曹丕的明争暗斗,最终,曹丕登基,几位弟弟也是去向难觅,这着实可以说是帝王家的不幸了吧。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