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七国之乱和西晋八王之乱相,哪次的叛乱危害更大?
西汉七国之乱和西晋八王之乱,哪一个对造成的更大?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西汉七国之乱和西晋八王之乱,是中国古时候实行中央集权治后爆发的两次大规模藩王叛乱,其中七国之乱是西汉初期“郡国制”留下的隐患,而八王之乱则是西晋初期“强宗室弱地方”所留下的隐患,那么这两次大规模叛乱,哪一个对造成的更大呢?
西汉七国之乱和西晋八王之乱简述
要讨论这两次叛乱哪个对造成的更大,我们不妨先来简单回顾一下这两次叛乱。
1、西汉七国之乱。从楚汉争霸到建立西汉,刘邦迫于当时的形势,不得不推行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的“郡国制”,其中西汉初期一共存在七大异姓诸侯王,这些诸侯王不仅拥有私人武装,而且拥有的行政权和经济权,堪称国中之国,俨然成为了中央集权的最大障碍。此后,刘邦先后消灭了除长沙王吴芮之外的所有异姓王,继而陆续分封了九个刘氏子弟为王,并与群臣定下了“非刘姓不王”的“白马之盟”,然而随着“诸吕之乱”的爆发,以及时间的推移,诸侯王与中央朝廷之间的矛盾益激化。于是,汉景帝任用御史大夫晁错开始削藩,先后削减了楚王刘戊、赵王刘遂、胶西王刘昂的部分封地,然而在削减吴王刘濞的封地时,由于两人有子之仇,吴王刘濞遂与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六王串通后悍然起兵“清君侧”。然而,声势浩大的叛乱仅仅持续了三个月,便在梁国的坚守和周亚夫打击下迅速平息了。
2、西晋八王之乱。司马炎建立西晋之后,汲取了东汉末年以来的乱世教训,他认为曹魏之所以灭亡,便是由于宗室实力弱小的原因,于是针对性的大封宗室子弟为王,先后分封了二十七个诸侯王,且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使得这些诸侯王具有了高度的自治权。与此同时,司马炎为了防止地方坐大,在平定江南之后便将军权收归中央,并罢减州郡所领军队,结果造成了宗室过强而地方太弱的局面。司马炎去世之后,司马衷即位为帝,由于皇后贾南风与外戚杨骏争权,结果迅速引发西晋宗室的大规模叛乱,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相互攻不断,结果导致中央朝廷持续衰弱,西晋国力损耗殆尽,最终引发了“五胡十六国”的乱局。
从以上不难看出,这两次大规模的叛乱,虽然都是由宗室藩王引发,但无论是叛乱原因、叛乱过程还是叛乱结果,却有着显著的不同。
西晋八王之乱的危害要远超于西汉七国之乱
其实将两次叛乱进行横向对,便不难发现,西晋八王之乱造成为危害,要远远大于西汉七国之乱。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较:
1、持续时间和影响范围。西汉七国之乱,不仅持续时间较短,仅仅只有短暂的三个月时间。而从影响范围来说,虽然参与叛乱的藩王较多,但由于梁王刘武拼死抵抗的吴楚主力,使得其势力始终局限于吴楚一带;在齐地,胶西王、胶东王、临川王齐都临淄却三月不下,只好退回了封国;而在赵地,赵王刘遂压根就没能出邯郸,而匈奴得知吴楚兵败后,也并未出兵相助。至于西晋八王之乱,不仅持续时间长达十六年,而且直接导致整个中原地区,乃至于长江以南和四川部分地区全部陷入了战火之中,影响范围之大可想而知。
2、造成的结果截然相反。西汉七国之乱被平息之后,同姓诸侯王势力遭受到了致命打击,汉景帝趁机收回了各诸侯国的支郡、边郡,并大力推行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计划,不仅对各大诸侯国进行了拆分,而且通过收回行政权和财政权,以及改革官制等方式,持续削弱各诸侯国实力,为汉武帝时期推恩令的施行打下了良好基础,国家就此走向盛世。反观西晋八王之乱,不仅直接导致了西晋的灭亡,更是间接导致了“五胡乱华”的出现,更是就此揭开了长达一百多年的乱世。
3、对百姓来说差异巨大。西汉的七国之乱由于持续时间较短,影响范围较小的缘故,对于百姓的影响其实并不大,加之当时正值“文景之治”,这可是历史上公认的治世,对于这场规模“浩大”但影响甚小的叛乱,百姓们其实受到的影响并不大。至于八王之乱,由于持续时间较长,加上随后而来的乱世,百姓们遭受的痛苦简直不可想象,尤其是对于中原地区的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
综上所述,西汉七国之乱对于的危害相对较小,而西晋的八王之乱对于的危害则是无深远。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