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曾经劝过刘备不要伐吴,为什么没能成功呢?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讲述的就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故事,虽然书中的故事有一些个人色彩,但大多数的故事都是实的。而人们最为感兴趣的国家就是刘备的蜀国,对于刘备身边的人或事都较了解。人们知道最多的就是诸葛亮与五虎上将了,而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就是五虎上将之一的赵云。赵云在历史上的名声非常的好,他不似张飞那般冲动,却也不像诸葛亮那般的狡猾。在两者之间,却是一个平衡的存在。他能位列五虎上将第三的位置,就可以看出他的地位与能力不一般。
而赵云最初并不是追随刘备的,他起初投奔了袁绍与公孙瓒。也是因为公孙瓒的牵线搭桥他才认识了刘备,也是在公孙瓒的军营中与刘备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后来,赵云看不惯公孙瓒性格与行事方式,于是找了个借口离开了公孙瓒。之后的七年时间,赵云一直都是默默无闻的状态,直到赵云在邺城见到了刘备,从此就追随在刘备的身后,这一跟就是数十年。直到刘备死后,赵云也一直辅佐着刘备的,一直没有二心。而赵云在这期间,也给刘备提出了很多的建议,但最为重要的建议只有两个。而刘备只采纳了第一个建议,对于第二个建议并没有理会,也就间接的导致了蜀国的灭亡。
赵云第一个建议发生在刘备拿下益州之后,我们都知道刘备的成功与手下人的帮助脱不开关系,也是因为他与手下的臣子们的坦诚相待,才使得众人忠心耿耿的辅佐他。刘备也是非常大方的,所以在赏赐方面也是毫不吝啬的。所以在攻打下益州之后,刘备便想要重赏几位功臣,这时候赵云却向刘备建议。不应该厚赏功臣,应该安抚住益州的百姓,这样才能够得到人心。这个建议刘备采纳了,所以便没有进行赏赐,这一举虽然稳定了民心,使得刘备占领益州数十年,却也得罪了一些本应该受到封赏的臣子。也使得赵云在这些臣子心中留下了一个不好的印象。
这就与商鞅变法中商鞅得罪了旧贵族的利益相同。而赵云的第二个建议是在刘备举兵攻打孙权的时候,当时刘备刚刚创立蜀国三个月,这时候攻打孙权实在不是明智之举。但当时并没有人敢去劝阻,就连著名的谋士诸葛亮都不能够去劝阻刘备。但是赵云去了,他劝刘备这时候不能去攻打孙权,应该与孙权联合起来攻打曹,这样才能获得双赢。可以在打完曹之后再去攻打孙权,但是当时刘备铁了心的要为关羽复仇,同时也想要夺回荆州这个地盘。所以赵云的建议刘备没有听进去,毅然决然的出兵。
这次战争果然失败了,而且刘备输的很惨,他输得不单单是一场战争,而是蜀国的基业,也是蜀国历年来积攒的实力,与数名英勇战的将领,使得刘禅登基的时候,蜀国没有什么能人可以用。也是因为这一战,之后诸葛亮用了很多年都没能将刘备这一战的损耗弥补回来。
赵云一生所提的建议并不多,因为他并不是一个谋士,但不得不说他提的建议都非常的正确,每一个建议都是在适当的时间提出的适当的建议,但可惜刘备并没有将他的建议全部采纳。但仅仅从采纳的那一个建议就能够看出赵云想法的正确性。而赵云提出建议的时候都是冒着很大的风险的,第一次是老臣们的不满,第二次则是刘备的不满,但他仍然敢于提出,也能够看出他是一心为了刘备,为了蜀国的江山着想。由此可见,赵云不愧为五虎上将之一,也不愧被后人称赞很久。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