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元稹、李商隐和裴度,他们在参加科举考试前都做了些什么?

  高考并非现在才有的,古时候也有“高考”,那便是科举考试,通常分为地方上的乡试、中央的省试和殿试。与现代的高考录取率相,古人科举的录取率低得可怜。下面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们经常听到的“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是说明经科考试,主要考察记忆力和背诵的功夫,相对简单。但中此科者也多不为人所重。

  相明经科,进士科可就难考多了。一般,全国几万人中才录取几十个,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中举的古人,哪怕年纪很大了,中举后也要得瑟一下。这些人于千军万马中奔腾而出,确实是有资本得瑟的。

  今天我们讲讲古人在高考前除了读书,读书,刷题,刷题,还做了些什么?

  首先来看看得瑟下两句“中榜名言”的诗人白居易,他在科考前都干了些什么?

image.png

  01

  白居易,大家都知道“文章合为事而作,诗歌合为时而著”的一代文豪,他中科举时已经29岁了,但也算大器早成了。

  白居易读书是很认很用功的。从早到晚,刻苦攻读,以至于肘磨破了,口腔溃疡了,眼睛近视了,头发花白了。有文为证:

  “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又自悲。”——《与元九书》

  但即便这样,只要没学死,就要往死学。因为白居易先前有过落榜的经历,所以他丝毫不敢懈怠,再次备战科举,他是雄心壮志,有备而来!

  高考前,他在京城租房复习,将前几年科举题,从头到尾,一道不落地狂刷了好几遍不说,还将题中的“策”“论”部分试题,除了看中榜者的范文外,自己还亲自从不同角度,不同观点,写了一篇又又一篇“策、论”文。

  然后将这些“备考”成果,装订成册,反复阅读,不断修改,直到这些陈年试题文成了一篇篇精辟政论文。

  可以说,经过白居易手出其心,扎实细致的准备后,出题者的心思,考试的难易程度,应答的技巧和重点,他都烂熟于心了。

  更重要的是,那些不同角度,不同观点写的文采斐然,与众不同的策论应试文,不但大大锻炼了白居易的应答速度和文笔,还让他有意外收获呢!

  同他一起备考的举子们,发现这“学霸笔记”详实生动,击中知识点,先是借他这“学霸笔记”一阅,后来大家就一顿抄,但抄着抄着,大家就发现抄太累了,太浪费时间了!

  不能光抄了这学霸笔记,不复习东西了呀!于是,大家就既想拥有“学霸笔记”,又不想浪费时间。这有点难。

  白居易看到了这其中的商机,正好他也囊中羞涩。于是,穷则思变,他将自己的“学霸笔记”找人刻印了,卖给那些有需求者。

  结果,没想到,天哪!大卖,火爆了!

  白居易收到了一笔不菲的版权费,结了房租,卖了文房四宝,置了简单的行装,上京赶考去了!

image.png

  一举中第后,想想前几年落榜的落魄和穷困潦倒时的苦读,白居易不由感慨万分。在进士秀“雁塔留名”时,写下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年少”的诗句。

  然后抱紧学霸笔记,喃喃自语,“学霸笔记,我的爱人,你拯救了我,千年后,你必将大火!”

  果然,一千多年后,各种各样的学霸笔记,应运而生,但千百年前的白居易,微笑着,看着这一切,想告诉后人:

  学霸笔记,我早就做了!要说学霸笔记,还是自己总结得好,用起来顺手,它会让你厚积薄发,博观而约取。

  同学们,听君一席谈,胜读百年书。千年先哲,言之有理,早点行动起来吧,自己动手做一本适合自己的学霸笔记,它会让你受益匪浅!

  02

  元稹,大家都知道吧,就是那位写了“曾经沧海经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诗人。

  有人说,他是大唐的一位“演员”诗人,因为他太会演戏了!一边弃莺娶韦丛,一边又在妻子病重时和薛涛流连。妻死涛离后,又和唐朝另一盛名的才女刘采春纠缠不休……

  就是这么一个才华出众,德行饱受诟病的诗人,在科举考试前却也是认的。他也是连考了几次才中举的。

  其中一次,就是和白居易住在一起,俩人联手打造“学霸笔记”。白居易的勤奋好学,认细致,深深影响了他学习的态度,他从一个漫不经心吊儿郎当的学子 ,逐渐变成了一个治学严谨刻苦认的举子。

  和白居易同吃同住,一番努力拼搏后,他成了白居易“学霸笔记”最大的受益者。

  由于记忆力惊人,又多次博览了白居易的“学霸笔记”,深得其中精髓的他考取了明经科。

  但可能耽于,他最终止于此步,没有继续考取进士。所以,元稹一生在学历上为人所不重。

  但毕竟因为和学霸在一起,又得学霸笔记的浸润,所以,元稹即便只是中了明经科,但也从此平步青云,尤其在娶了韦夏卿的女儿韦丛后,更是扶摇直上九。

image.png

  那个得瑟劲,都不是语言能描述的。也许只有疯狂地“采花”行动,或可表明。

  但飘得高,摔得重!元稹在任上遭同僚,又最终英年早逝,一切都表明,德不配位,苍天何曾饶过谁?

  说这么多,并不是要大家学习他的风流成性,而是要学习,科举“高考”前,他和学霸在一起学习的机灵劲!要知道,交朋友,和谁在一起学习,在人生的紧要关头,是非常重要的!

  有时候,那个人影响的是你的学习,有时候 ,影响的是你的爱情。无论哪一种,都会影响你的人生走向。下面这一位,科举大考前,就被同学恶作剧,影响了一生……

  03

  李商隐,那个游走世间不懂潜规则的傻男孩,辗转多地的打工仔,万千情丝缠绕的男人,他在科举高考前,就因为一首诗,获得了邻家姑娘柳枝的青睐。

  姑娘撕下裙带,约他三后在某地相见。到了那一天,李商隐收拾了一番头脸打算去赴约。

  可是一个同住的同学,得知了他的艳遇后,不知是出于什么心理,他竟然将李商隐同学的行李,不嫌沉重和麻烦,带上启程上路,赴京赶考了。

  得知消息的李同学,不敢怠慢和大意,赶紧一路追了去。因为本就穷困潦倒的他们家,就他给人抄书和舂米而维持家用。这上京赶考的费用,还是人帮凑的,不能因少年风花雪月而失了科考大事啊!

  也许李商隐同学的做法,当时是对的。因为最起码,在随后的几年间,他并没有因这事而受到什么烦扰 。但负人失约,总是不好的。

  当他中第后,曲江池赴琼林宴时,被泾原节度使(今甘肃一带)王茂元和他的小女儿王晏媄看上了。本就家贫业薄,有人又愿意屈尊下嫁,哪有推辞之理?

  人生四大喜,李商隐一下子得到了两,他以为,从此岁月会静好。谁想,却是浪奔浪涌的开始。他一生怀才不遇,陷于争,左右受压,都是因为这次婚姻恰好处于两之争的漩涡中。

  二十年间,当他辗转多地,沉沦下僚,流落多人幕府,夫妻分居两地,当了多年的“打工仔”,最后还是贫病交加,丧妻失女时,他才知道,找对另一半,对个人,对家庭,影响有多大!

  回首往事,想想,如果当时娶了柳枝姑娘,可能就不会深陷牛李争,终生蹉跎!这对他和妻子,未必不是好事呢!

  但,往事已不可追!明白时,人已过千山万壑,命已至旅途暮夜。“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那个拿走李商隐行李的同学,有文史专家考证说是喜欢同人开玩笑,做事没正形的晚唐另一才子温庭筠。

  温才子虽然才华出众,是花间派词的鼻祖,也为婉约派词开辟了道路。但因为他口无遮拦,不羁,终生无缘科举。

image.png

  04

  另一个古时候诗人裴度,他是唐朝有名的宰相,也是一个助人为乐的好人,曾经帮助过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皇甫湜等很多人,和很多大文豪都是好朋友。

  裴度家很贫穷,科举前,他寄居京郊一座废弃破庙读书备考。有一外出去找同学,路上碰到一个和尚,和尚仔细看着他的面相,说他会遭遇不测,横死。

  裴度很气愤,大考当前,遇到有人这样预测自己,晦气!他闷闷不乐地往回走。到庙门口时,看到门前的路上,丢着一条玉带。

  裴度不贪,他坚守原地,等待失主。过了好长时间,有一个姓韩的人,匆忙来找玉带。

  原来韩家男主人遭人诬陷,家人四处告借,凑了这条玉带是上京城去找人打点救家人的。路过破庙进去祈祷,不想丢失了玉带。

  裴度拿出玉带还给他,并且拒不接受人家的银两感谢。那人对裴度千恩万谢,约定后会期后,起身离开。裴度相送,刚走出那个破败的庙门,庙就轰然倒塌。

  想起先前和尚所言,裴度浑身起了一层皮疙瘩。若不是心怀意,拾金不昧,定遭不测也。

  也许,裴度一生都是因为心怀意,胸有正义才多次死里逃生,险过鬼门关的吧!

  中举后多年,已是朝中大官的裴度,有一天早晨,陪同当朝宰相武元衡上朝去。路上,遭人行刺。武元衡当场被头,裴度受了重伤。

  伤好后,裴度和韩愈带军讨伐淮西,一举平叛。年老后,他移居东都洛阳,和白居易、韩愈、刘禹锡等人诗词唱和,好不快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心怀意,胸有正念。唯有如此,才会时来运转,改变命运。

  君不闻“金口玉牙皇帝命”的罗隐说过一句话:“时来天地皆用力,命去英雄不自由。”

  因为上若水,利万物,“天地一沙鸥,沧海寄余生。”只有寄身地,我们才能平安抵达人生终点站。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