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陵之战魏军为什么会惨败?孙膑扮演着怎么样的角色?
马陵之战,齐国给予了蒸蒸上谋求霸业的魏国致命一击,使魏国从此走向没落。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战国初期,魏国历经魏文侯、魏武侯两代君主的经营,国势强、兵威盛,逐成战国初期霸主。然而,魏国的强大却引起了诸侯的戒备,孙膑出逃齐国之后,齐国先于桂陵之战击败魏国,后于马陵之战大破魏军,击魏将庞涓,魏国惨遭重创,就此丧失了霸中原的能力。
“围魏救赵”魏国战败,魏国攻韩齐国故技重施
周显王十五年(前354年),赵国进攻魏国的盟国卫国,夺取漆、富丘两地,魏国于是联合宋国出兵赵国,魏、卫、宋三国联军一路攻入赵境,直逼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无奈之下只得向齐楚两国求援,而以魏国则围困邯郸,意图一举攻灭赵国,从而破开被诸侯围困的死局。
面对变法重臣邹忌的反对,段干朋则建议齐威王兵分两路,一路向南攻打襄陵疲惫魏军,然后在魏军攻破邯郸之后救援赵国,如此一来既救援了赵国,又同时削弱了魏、赵两国。齐威王于是待魏赵两国相持一年多,两败俱伤之际,命令田忌率兵出战。
在军师孙膑的建议下,田忌采取声东击西、围魏救赵的战术,派军南下佯攻魏国的平陵,主力则直捣魏国首都大梁迫使魏国回援,并在桂陵设伏击败魏军。不过,魏国虽然遭遇战败,但伤亡并不严重,且实现了占领邯郸的目的。
周显王十八年(前351年), 韩昭侯任用申不害为相,开始推行变法。历经十余年的改革,韩国国势开始强盛了起来。
周显王二十五年(前344年),魏国已经从桂陵之战的战败中恢复了过来,在商鞅的游说之下,魏惠王决定率先称王,从而确定魏国在列国之间的地位,于是邀请宋、卫、邹、鲁等国君主及秦公子少官在逢泽会盟,并率众前往朝见周天子。
韩国作为魏国的邻国,此前因与魏国国力相差较大,一向以魏国马首是瞻,然而在经历申不害变法之后,却公开魏国发起的彭泽之会,结果却因此触怒魏惠王。
周显王二十六年(前343年),魏国派穰疵率军攻打魏国,韩国不敌魏军,于是求救于齐。齐威王在张丐的建议下故技重施,虽然答应了韩国,但却没有立即出兵,而是在韩国五战皆败,已经实力大损之下,这才出兵助韩。而所采用的战术仍然是“围魏救赵”那一套,那么魏国这次会如何应对呢?
孙膑巧施减灶之计,马陵之战魏军惨败
魏国眼看胜利在望,结果齐国又从中作梗,为了避免桂陵之战的败局重演,魏国于是决定暂时放过韩国,命令大军回师,重新集结大军与齐国决一死战。待攻韩军队撤回后,魏惠王命令太子申为上将军,以庞涓为将,率领魏国大军攻向齐军。
此时齐军已经深入魏国境内,眼看魏军气势汹汹而来,孙膑针对魏军急于求战的现状,在认研究之后,定下减灶诱敌之计。 《 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有载,“(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为五万灶,又明为三万灶。”
齐军在孙膑的指挥下,一直撤退到马陵,利用该地地形设下埋伏,以1万命射的手埋伏于道路两侧,规定以夜间火光为号。同时,孙膑又命人将路旁一颗大树的树皮剥掉,在上面写下“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之语。
庞涓率军接连追击齐军三天,见齐军退却避战而又天天减灶,便错误的认为齐军斗志涣散,士卒逃亡过半,于是命令军队丢下步兵和辎重,夜兼程的追赶齐军到达马陵。
庞涓见路旁树上有字,但看不清楚写的什么,于是命人点起火把照明。结果还不等庞涓看清,埋伏于道路两旁的齐军便万箭齐发,魏军顿时惊恐失措、大败溃乱,庞涓见败局已定,逐遂愤愧。击败庞涓之后,齐军又乘胜追击,连续大破魏军,并俘虏了魏军主帅太子申。
齐国历经桂陵、马陵两战,不仅击败了强大的魏国,而且救援了韩赵两国,威望顿时急剧升高,挟战胜之威,齐国国力迅速发展,称霸于东方。而魏国则在接连遭受重创后,军事实力大损,又被秦国乘虚而入夺取河西之地,就此失去了霸中原的能力,开始沦为二流强国,战国从此进入齐秦争霸时代。
作为中国古时候军事史上的一个著名战例,齐魏马陵之战也是孙膑军事生涯最为光辉的篇章,因曾经受刑的缘故,孙膑此后远离朝堂、潜心修书,再也没有将自己的军事思想付诸于实际行动。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