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什么发动玄武门之变?他是主动还是被动的?
李世民,即唐太宗,他是通过发动才当上的皇帝,那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下面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当后人尝试着回顾隋末唐初的时候,会发现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隋朝末年,各地运动风起云涌,竞相逐鹿于中原。其中,以李渊为首的唐政权,在这乱世之中异军突起。在隋末这个大乱局之中,李渊的第二个李世民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时中原众多的割据势力,大多败于李世民之手。但是,在李世民登基之前,一直都有一个这样的谜题。那就是李世民为什么要发动玄武门之变,残害自己的手足兄弟呢?现在一般有这样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 李世民被动
树大招风,功高盖主
在灭隋的战争中,李世民的贡献较突出,像武牢关大捷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绝非像外界所传李世民篡改历史。再说,如果李世民没有杰出的贡献,为什么那么多的将士对其绝对的拥护呢?所以,树大招风、功高震主,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间的战争是在所难免的。
李渊承诺,三次毁约
第一次,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计策,当时李渊曾经答应过李世民将来立他为太子,但是唐朝建立后,却立李建成为太子。第二次,李世民手握重权,李渊担心李世民,于是想尽办法对其打压。而李建成也并不是那么老实,多次发动了,虽然被李渊,但是却不敢处置李建成,因为这是制约李世民的重要手段。有一次,李渊和元吉都在外面,结果李建成再次。李渊找到了李世民,说道:“赶紧回长安,回去就立你为太子”,但是李渊再次变卦。
第三次,仁寿宫事变,李渊再次对李世民承诺,立其为太子。李渊虽然对李建成已经失望到了极点,但是最终还是没有对李建成做出任何的惩罚。李世民刚离开长安,结果李渊再次变卦了,他让李建成火速回京,依然保留其太子的身份。再一再二没有再三,李世民整整被欺骗了三次,此时的他,对李渊的态度已经彻底失望了。不要说李世民这种文武双全的人,哪怕是没有野心的人也得。
下谋害,暗中使诈
李建成心中知道李世民到底有多强,猜想李世民一定不会屈人臣,所以李建成也曾经下谋害过李世民,暗中阴险的伎俩也是数不胜数。但是李世民虽然喝了李建成的酒,但是没有中身亡,只是,没想到反倒稀释了性,得以生还。李世民这样命大,更是激起了李建成除掉他的决心。
第二种说法,李世动
对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也有一部分认为是因为膨胀的权力,导致他不甘屈居人下,所以兵变夺权。众多的史料表明,李世民其实在很早的时候就对权利很是执着,虽说李世民兵变登基之后,掩盖历史的相,但是还是可以从历史中寻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相传杨广修完运河南下之时,盛况空前,当时的李世民见到杨广这样的气势和排场就非常羡慕,立下决心将来取代他。并且也曾对长孙皇后承诺,后会为她打下江山。可见李世民从始至终都不是一个甘于寂寞之人。对于权力的野望,自幼已深深地扎根在他的心里。后来天下争夺的时候,李世民更是打下了李唐的半壁江山,这样更加让他有一种,江山本来就应该是属于自己的感觉。
后来很多史书上都记载,太子李建成无德无能,李世民为了天下苍生和江山的稳定发动了玄武门兵变,这样的说法未免太过牵强。让人觉得不过是李世民对自己兄篡位的洗白。据史料的记载,魏征曾经为太子李建成的手下,劝说李建成,认为李世民狼子野心,早晚成为大患,希望李建成能够将李世民调离到偏远的地区。但是李建成认为魏征是在离间自己兄弟间的感情,将魏征训斥了一顿,这样的行为足以说明,即便李建成才能不及李世民,也不至于是个昏庸之人。
而且玄武门事变中,李世民根本就是抱着死兄长的态度,根本没有顾及兄弟手足之情,并且让浑身浴血的尉迟恭逼迫李渊退位。李渊看到宛若煞神的尉迟恭惊吓过度,答应了让位的请求,得知惨死,更是心灰意冷。李世民不但弑兄,而且让年事已高的李渊饱尝丧子之痛,这样的行为不仁不孝,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玄武门事变不过是内心权力膨胀的产物。
回顾李世民的一生我们会发现,他的身上拥有着众多光环,他结束乱世,开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但在这些光环的背后,他也发动玄武门之变来夺取皇位。我们能够知道的是,不论是被动,还是主动。那个时候的李世民必然处在了千钧一发之际,如果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时,稍有顾虑的话,那么历史就很有可能改写。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