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择太子的问题上,狄仁杰是如何劝诫武则天的?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正女皇帝,她以女性成为皇帝,会遇到很多男性皇帝没有的困难,例如太子的选择。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武则天以媳妇的身份篡了李家天下,反过头来再立退位的李旦为太子,这个位不是等于白篡吗!如果立武氏侄子为太子,虽然成了武家的天下,但她又不甘心,侄子哪有亲呢。这个问题在封建,对女性皇帝来说成为一个悖论,不过历史上也只有武则天一人碰到过。

  武则天一时无法决断,便给了李旦“皇嗣”这么一个不上不下的尴尬身份。这样一来,她的侄子武承嗣觉得有机可乘,利用各种手段说服武则天,同时打击李旦。

  武承嗣鼓动了一个名叫王庆之的百姓,带领大批民众前往皇宫,他们的说辞是:“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今是谁家的天下?怎能立李姓为太子呢!”以宗族门第的观念来说,这是非常有说服力的理由。

  武承嗣还打击了如岑长倩、格辅元等一批支持李唐宗室的宰相,并且诬陷李旦,窜通酷吏来俊臣想置李旦于死地,但均被李唐的忠臣们一一化解。

image.png

  如武则天登基初期的心腹宰相李昭德,他将那个带头的王庆之仗,并对武则天直言不讳,阐述了三个观点:

  其一,高宗是陛下夫君,皇嗣是陛下,将太子之位传于子孙是千秋万代的正理;其二,武承嗣是陛下的侄子,世间从没有侄子给姑姑立庙祭祀的道理;其三,对武承嗣要防备,历史上为了夺权,父子相残尚且发生,何况姑侄之间呢。

  与后期狄仁杰劝说武则天的说辞如出一辙,武则天虽然没有确立李旦为太子,但免去了武承嗣的宰相之职,说明对李昭德的话,武则天还是听进去了一些。

  随着太子之位的争夺,朝中俨然分成了拥武与拥李两派。虽然彼此争斗,但始终没有实质性的改变。直到神功元年(697),武则天七十三岁高龄时,事情才有了转机。

  当时,武则天治已经稳固,为了缓和矛盾,她严惩了酷吏,结束了恐怖治,使政局大为缓和。狄仁杰也于当年二度为相,使得拥李派实力大增。

image.png

  狄仁杰与李昭德一样,打出的都是亲情牌,说辞如出一辙。除此之外,狄仁杰解梦的故事便是那时发生,《资治通鉴》也有记载:

  一,武则天梦见鹦鹉折断翅膀,无法高飞。便咨询宰相,狄仁杰说:“鹉者,陛下之姓也,两翅折者,陛下二子也。陛下起此二子,则两翅全也”。

  还有一个传说的版本:一,武则天梦见与人双陆(一种棋类游戏),一局未胜。狄仁杰解梦说:“双陆不胜,是因为无子可用,这是上天在启示陛下啊!”

  如果说仅是因为狄仁杰解梦就能使武则天顿悟,未免有些夸大。这件事武则天的想法是决定因素,人劝说也好,解梦也罢,仅是一个促进的作用。只不过,李昭德与狄仁杰这套以亲情为基础的说辞,打动了武则天。那么,为为什么亲情为说辞就能说动武则天呢?

  其一,武则天有一段不愉快的童年生活,父亲武士彟去世时她只有十二岁,她们姐妹三人与母亲杨氏饱受异母哥哥武元爽、武元庆的欺负,武则天年龄太小,只能隐不发,默默的记住这段仇恨。

  武则天成为皇后以后,将武氏兄弟二人发配边地,堂兄弟死的死,流放的流放,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外甥女贺兰敏月威胁她皇后的位置,被她害死,外甥贺兰敏之因敏月之死对她怀恨在心,也被除掉。

  武承嗣、武三思这两个侄子虽为建立武周立了大功,但他们也有图皇位继承权的目的。因为上一辈的恩怨,武则天对他们不得不防。从内心上,武则天对娘家人素无好感,所以,狄仁杰等人能够说服她。

image.png

  其二,武则天是一个将权力视为生命的女强人,她与敌人斗争也好,夺取天下也好,是为了享受权力与控制带给自己的满足感。她并不是一个女权者,没有在天下搞男女平等这一套的意识。她骨子里封建伦理意识还是很强的。

  之间是天伦之情,总归要祭祀母亲,延续香火,这种观念在武则天脑子深蒂固。武则天登基时,先拜的是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代帝王,然后才拜父亲武士彟。大唐三代帝王的庙宇始终屹立不倒。这一切说明,虽然篡了位,但她内心还是以李家媳妇自居。

  武则天这种内心被李昭德、狄仁杰等人洞悉,所以他们才敢光明正大的上奏,或以解梦的形式劝说,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李旦坚决辞让的情况下,武则天暗中接回了被流放的庐陵王李显,李唐江山恢复大局已定。武承嗣知道后,竟然郁郁而终。

  在狄仁杰等人的全力促使下,圣历元年(698)年九月,武则天立李显为太子,做出了她晚年最重要的一个英明而睿智的决定。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