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不顾旧恩参与五国伐齐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好处?

  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接下来为什么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乐毅伐齐,也被称之为五国伐齐,是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年),燕国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韩、赵、魏四同伐齐,也即对于齐国来说,面对的是燕国、秦国、韩国、赵国、魏国这五个诸侯国的联合进攻。五国大军和齐国大军在济西一带展开了决战,结果齐军落败,乐毅率燕军乘胜攻克齐72城,直入齐国都城临淄。掠珍宝巨财一空,尽归燕国。燕昭王封乐毅为昌国君。燕国至此达到鼎盛时期。

  当时齐国仅剩莒、即墨仍在坚守,乐毅围城,三年不下。虽然最后田单成功恢复了齐国,但是,不管怎样,五国伐齐带来的重创,却让齐国从此在战国七雄中失去了声音。值得注意的是,在五国伐齐之前,齐国曾经帮助韩国抵抗魏国。那么,问题来了,齐国曾救过韩国,为何韩国却恩将仇报,选择参加五国伐齐呢?

  一

  《古本竹书纪年·魏纪》中记载:梁惠成王二十八年,穰疵率师及郑孔夜战于梁、赫,郑师败逋。

  公元前342年,魏国将领穰疵在南梁(今河南省汝州市西)和霍(今河南省汝州市西南)击退韩国将领孔夜的军队,并进一步攻打韩国。于是,难以抵挡的韩昭侯派使者向齐国求救。

image.png

  在收到韩国的求救信息后,齐威王以田盼为主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攻打魏国。在马陵之战中,魏国派太子申来抵挡,在马陵全军覆没,随之田盼又以“减灶”之策诱魏国庞涓中计,追至马陵山中伏身亡,齐军乘胜追击,俘太子申,全歼魏军。由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地位。马陵之战也成为中国古时候战争史上的著名战例,对于战国七雄的格局起到了重要影响,也即这意味着齐国接替魏国,成为战国中期的中原霸主。

  二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魏国出手进攻韩国的时候,齐国曾出兵相救,通过马陵之战,不仅魏国遭到重创,韩国的威胁自然也得到了解除。不过,等到乐毅伐齐时,韩国却选择出兵,以此共同攻打齐国。对此,在笔者看来,韩国之所以对齐国恩将仇报,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这是因为齐国在救援韩国上,故意拖延了时间。

  《战国策·卷八·齐策一·南梁之难》中记载:南梁之难,韩氏请救于齐。田侯召大臣而谋曰:“早救之孰与晚救之便?”田臣思(即田忌)曰:“不可,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我救之,我代韩而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且夫魏有破韩之志,韩见且亡,必东诉于齐。我因阴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国可重,利可得,名可尊矣。”田侯曰:“。”乃阴告韩使者而遣之。

  韩昭侯派使者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向大臣们询问应当及早救韩还是推迟救韩。对此,曾经参加桂陵之战的田忌认为,应当故意推迟救援韩国的时间,促使魏国和韩国两败俱伤,这样齐国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三

  于是,齐威王告知韩国使者,齐国即将派出大军支援韩国。而韩国自恃有齐国的援助,与魏国作战接连五次战败,不得不继续救于齐国。等到魏国和韩国两败俱伤之后,齐威王于是派田忌、田朌为主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率军援助韩国。因此,虽然从结果上来看,齐国确实帮助韩国解围,但是,齐国故意推迟出兵时间的行为,无疑让韩国非常不满。

  另一方面,就马陵之战来说,虽然客观上帮助了韩国,但是,其主要还是以重创魏国为目标,并且以齐国为最大赢家而告终。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马陵之战意味着魏国霸业的崩溃,也是齐国得以称霸中原的关键一战。至于战国七雄中弱小的韩国,并没有在马陵之战获得太多的好处。更为关键的是,魏国衰败,齐国、秦国和楚国对中原的觊觎,使得韩国唇亡齿寒,不得不选择继续与魏国站在一起,抵御强敌。

image.png

  四

  最后,就马陵之战来说,在时间上爆发于公元前年342到公元前341年,彼时,韩国在位的君主是韩昭侯,齐国在位的君主是齐威王。可是,到了五国伐齐时,也即公元前284年,齐国在位的君主变成了齐王,而韩国在位的君主则是韩釐王。也即六十年左右的时间过去后,马陵之战的参与者几乎都已经不在了。对于当时的韩国和齐国,自然也都逐渐淡忘了这场战役。更为关键的是,在五国伐齐之前,齐国吞并了宋国。对于宋国来说,虽然不是战国七雄,却是齐国和三晋之间的重要缓冲,也即宋国存在的话,齐国暂时威胁不到韩国、魏国、赵国。可是,齐国吞并宋国之后,齐国摆明要对三晋发动攻势了。

  对此,三晋之中最弱小的韩国,自然是更加担心了。于是,韩国参加乐毅伐齐,显然是一件能够理解的事情了。除了韩国,三晋之中的魏国和赵国也都出兵支持燕国进攻齐国,这说明当时的齐国,已经引起了天下诸侯的共同猜忌了,也即大家都担心齐国具有一天下的志向。从这一角度来看,韩国参加五国伐齐,主要还是为了自保,毕竟韩国的实力不宋国强多少,齐国既然可以消灭宋国,同样可以让韩国成为下一个宋国。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