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古蜀王国的实力怎么样?最后是如何灭亡的?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灭掉智氏,开启了战国时代。接下来为什么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相,一起看看吧!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称。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不过,战国时期,远远不止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这七个诸侯国。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古蜀国,就是战国七雄外的又一大国。

  西周初期,蜀王杜宇自立为帝,号望帝。杜宇在位时期,开疆拓土,使蜀国成为西南地区的大国。公元前7世纪,杜宇氏禅让于鳖灵,徙治成都,始立宗庙,复称蜀王。作为战国七雄外的一大国,古蜀国曾经和秦国多次交手。不过,最终,到了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遣张仪、司马错沿石牛道伐蜀,从而消灭了古蜀国。

  一

  商周春秋时期,古蜀王国的疆域北达汉中,南至南中,东至鄂西清江。战国时期,蜀国向北保有汉中,向南深入西南一带,向东据有嘉陵江以东地区。由此,对于古蜀国来说,其疆域巅峰时包含了今四川、重庆、陕西等地。在疆域面积上,古蜀国甚至超过了战国七雄中的部分诸侯国,如韩国等。除了疆域辽阔,古蜀国还和秦国展开了长期的较量。

  蜀、秦之间的大规模战争始于公元前451年,围绕南郑展开长期争夺。所谓的南郑,指的就是今汉中市一带。在春秋战国时期,汉中同样是当时的兵家必争之地。《史记·六国年表》秦厉共公二十六年(公元前451年),“左庶长城南郑”。不过,秦国并没有能长期占据汉中。公元前441年,蜀师,收复南郑。

  二

image.png

  此后数十年间,由于秦国忙着和三晋交战,一度没有精力再和蜀国争夺汉中之地。公元前387年,秦再度出师,“伐蜀,取南郑”
。蜀师迅速组织,于当年一举再复南郑。在重新收复汉中之地后,《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周显王之世,蜀王有褒汉之地。”而这,也说明蜀国一度拥有和秦国相抗衡的实力。周烈王姬喜八年(前368年),蜀王杜尚派大军灭昔阝、平周二国,封其弟为汉中侯,设立了蜀国的藩属苴国(国都位于今昭化区石盘村,辖管原昔阝、平周二国领地)。

  对此,在笔者看来,一定程度上,蜀国之所以设立苴国,也有在自己和秦国之间树立一道屏障的意思。但是,苴国虽然出自蜀国,却越来越不和蜀国一条心了。战国时期周慎靓王姬定六年,公元前316年,苴国居然选择和巴国联合。

  三

  众所周知,巴国和秦国一样,也是蜀国的冤家。对于相互毗邻的巴蜀两国,也曾因为疆域问题而互相攻伐。所以,在巴国和苴国联合,蜀国非常生气,先击退巴国来犯军队,得势的蜀王决定伐苴另立新苴侯。为了消灭苴国,蜀王杜芦令“五丁力士”限期开凿蜀国至苴国的石牛道,以便快速出兵打击越来越不听话的苴国。值得注意的是,正是石牛道的开凿,导致蜀国最终被秦国消灭。

  在得知蜀国开凿石牛道的消息后,苴国君主苴侯自知难以抵挡,于是求救于秦。对此,在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遣张仪、司马错等人率军走石牛道(今剑阁金牛道/剑阁道)灭蜀吞苴。在这场战役中,蜀王身死,苴侯被废,蜀太子逃到彭乡(今彭州)被捉。此外,在消灭苴国、蜀国之后,秦国顺手吞并了巴国,从而全面占据了巴蜀之地。

image.png

  四

  最后,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正是因为蜀国开凿的石牛道,从而方便了秦国大军进入到蜀地。也即原本易守难攻的巴蜀之地,留下了石牛道(今剑阁金牛道/剑阁道)这一破绽,这无疑让秦国上下乐开了话。如果没有石牛道的话,秦国大军想要进入蜀地,显然是较困难的。如三国时期的魏灭蜀之战中,蜀汉就是凭借着蜀地的山川之险,得以坚持到公元263年,由邓艾偷渡阴平才被消灭。

  当然,蜀国、苴国、巴国等诸侯国之间的自相残,并且引狼入室,也是秦国得以成功占据巴蜀之地的重要原因。倘若这些诸侯国合力对外,一起抗衡秦国,后者想要攻占此地,必然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至少不会在一时间就攻占了辽阔的巴蜀之地了。此外,秦国消灭蜀国后,一开始贬蜀国为蜀侯国,任命陈庄出任蜀国相国。直到秦昭襄王六年(前301年),秦昭襄王才彻底废除蜀国的国号,将该地区纳入到秦国的郡县制中。在此基础上,蜀地从此成为秦国的粮仓,石牛道成为了秦军粮道,为秦国一六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