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坂坡之战到底是怎么样的 赵云的能够七进七出吗

  长坂之战的网友们,长坂坡之战赵云能够七进七出,历史上有这件事情存在吗?

  长坂之会是孙刘联合的起点

  建安五年(公元 200 年) 这一年对于刘备来说可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年,因为正是在这一年里,刘备在与曹和袁绍两方打得不可开交之时,刘备果断的决定,脱离袁绍的联盟到汝南(今河南汝南市)一带图谋发展。建安六年(公元 201 年) 曹破袁绍后南击刘备,刘备依刘表,刘表给他增加大军,让他在新野(今河南新野县)抵抗曹,荆州的不少豪杰之士如徐庶、简雍、伊籍等纷纷投刘备麾下刘表“疑其心,阴御之”。因此,到长坂之战以前,刘备虽然在荆州已经经营了七年,实力仍然相当薄弱。

image.png

  ▲长坂坡之战历史研究图

  赤壁战前,诸葛亮从夏口赴柴桑(今九江)与孙权谈判说,在经过长板之战那一次失败之后,我们的部队已经是所剩无几了,现如今我方的军备实力全加起来也不过是一些侥幸从战场之中逃回来的几百士兵以及关羽部下的一些精甲士兵一万人罢了。由此便可见,刘备决定在樊城出发时,其兵力也就是一万出头而已。刘表死后,鲁肃认为刘表与刘备、刘表两个之间都有矛盾,并且刘表去世之后,他们二者之间也逐渐开始出现了缝,而正能够修补这个缝的人也只有刘备了,只有刘备才能够团结好刘表内部的将领与士兵,而且在当时也只有刘备最有意志和能力与孙吴联手,能使得他们齐心协力的共同与曹魏一国对抗。时间倒回至七年之前,在那时,鲁肃那时的想法可能也很简单,他可能已经看到了曹魏、孙吴这两方势力后必定能够崛起,但是在七年之后,鲁肃已经非常清醒地认识到了刘备集团也是一支应予充分重视的力量。鲁肃向孙权进言后,“孙权即遣鲁肃出行。

image.png

  ▲长坂坡之战历史研究图

  到夏口(今武汉),闻曹公已向荆州(今襄阳),晨夜兼道。终于在多之后赶到了至南郡(今荆州江陵),但是当时刘琮已经向曹投降,刘备瞬时间就慌忙地逃离此地准备南下渡过江岸,鲁肃便决定在江畔岸边迎接刘备,和他一起去往当阳长阪。《资治通鉴·卷六十五》详细记叙了这次会面的情形。刘备便决定用鲁肃之计,进驻鄂县之樊口。

  《三国志》和《资治通鉴》的记载表明,鲁肃出发后,他所期望的理想局面,即“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由于刘琮的投降已不可能出现,所以在当时来讲,刘备的慌忙逃走变得有其的危急,而在此时鲁肃就发挥出了他作为一个具有远谋之略的一种智慧,他对刘备说“径迎之”,赶在曹军到达之前在长坂坡见到了刘备,充分表达了孙权联刘抗曹的诚意,得到刘备的首肯,决定了此后刘备的进军路线;同时,鲁肃还与诸葛亮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关系,为后来诸葛亮出使东吴建立巩固的孙刘联盟创造了重要条件。

  由此,便可得知虽然刘备一方最终决定与孙吴联手结成联盟共同抗击曹魏一国,但是若论此次妙计的最大功臣那么还要属诸葛亮莫属,而若细细追究,那么,虽然首次提出这条妙计的确实是诸葛亮,但是正的,将此次妙计正的在实际中发挥出其作用的还是鲁肃。由于刘备坚持“信大义于天下”的原则,而这一点也许是由于曹魏一国将此事推进得太过于急切,所以才导致刘备一方没能够在成功的占领襄阳之后一鼓作气的将荆州也占据,与之相悖的是刘备一方而后决定将计划改变,决定首先在长坂坡之会上先确立好孙刘联合的具体方针,赤壁之战中破曹后,再夺取荆州(之一部)。

image.png

  ▲长坂坡之战历史研究图

  长坂之战是刘备集团发展的转折点

  刘备继承了刘邦的“基因”,同样地认为自己的生命安全是最为重要的事情,也正因为如此,刘备在面对一些危急到性命的危急时刻时,都会首先非常在意自己的安全是否能够得到保证。建安三年(198年),刘备在小沛被高顺击败,在这十万火急的时刻,刘备再次做出了一个困难的决定,那就是再度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们抛弃,自己孤身一人往南走,并且对张飞下令,命令张飞留在此地,保护他安然撤退。而他自己选择与诸葛亮等人率先逃走。面对追赶的曹军,张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说:“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曹军无人敢于迎战,转而抢夺刘备家眷和辎重。到了此时,刘备也只能堪堪算得上是暂时安全,在这种情况之下,刘备也开始了寻找家人的过程,而在他的家人之中他最为惦记的也还是他的刘阿斗。刘备的这个刘阿斗诞生于一年以前,据后人相传,其母甘氏梦吞北斗而孕,因此名“阿斗”。刘备在这一年,已经是48岁了,人生已接近半百之年,虽说是劳了一辈子,但是自己的亲生却也只有这么一个了,所以这个对于刘备来说可以说是非常重要,而一旦曹将他的作为砝码来要挟的话,那么对于刘备来说还的想不出来一个既能保证的生命安全,又能不落入曹的小人之计的万全之策。

image.png

  ▲长坂坡之战历史研究图

  因此,在建安七年(202年),和刘备陷入同样的两难之地的孙权也面临着这一情况,这一年,曹提出要将孙权的送到许都去当人质,同样的作为一个父亲,孙权对此要求也是非常愤然,但又不敢直接回绝曹。由此,他决定与周瑜共同商议此事,而周瑜在得知此事之后也是态度非常坚决地拒绝了曹的这个提议。而在此时,另一个让刘备感觉到着急的坏消息也是接踵而至,那就是有人向刘备进言称,刘备部下的一员大将赵云已经向北前去,想要归降到曹魏一国。而这种事在战事良多的三国时期属实是不新鲜了。例如在建安三年(197年),徐晃就曾离开杨奉投降曹,徐晃选择归降至太祖,杨奉欲从之,后悔。太祖讨奉于梁,遂归太祖。”(《三国志·魏书·徐晃传》)再如,建安五年(200年),而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长坂坡之战中,当时还是诸葛亮挚友的徐庶同样也选择弃诸葛亮而不顾,最后归降至曹魏,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临阵归降这件事其实是很见怪不怪的。但是,正令刘备感觉到意外的并不是这个原因,而是这个归降的人竟然是赵云,因为刘备非常了解赵云,并且非常确定赵云并不会这样去做。因为自赵云跟随刘备以来,赵云从来都没有背叛过刘备,一直都是尽心尽责、忠心耿耿地选择追随刘备一起打天下,况且,这么多年以来,刘备的战况几乎是屡战屡败非常惨烈,但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赵云都未曾选择离开过刘备,因此,正让刘备感到惊讶的并不是他的部下有人选择向曹投降这个消息,而是这个消息中的人竟然是赵云,虽然这则消息在后来被证实是假的,但是当时在刘备正在为战争之事烦心之时,这则消息还是让刘备乱了心神。

image.png

  ▲长坂坡之战历史研究图

  赵云,作为一个赫赫有名的常胜将军,首先他的武艺非常高超,赵云在战场上的热血让豪杰曹“爱不释手”,对其敬爱不已。在汉水之战中,其武艺的高超更是得到了作者诗情画意般的赞美,“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 ;遍体纷纷,如飘瑞雪”。读后让人感觉其枪法有着舞蹈般的审美。大开空门迎战数十万敌军,我认为孔明的空城计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孔明的空城计赌的是司马懿的心理,无任何准备,倘若司马懿一根筋出击,孔明一世英名尽毁,其冒险成分较大。而赵云是有着精心布置的伏兵作为后盾的。赵云无数次出身战场,奋勇战,有无数次将刘备保护得非常安全,无数次保护刘备从战场之上毫发无损地平安归来,可谓是护主有功,而赵云之所以能够保护君主全身而退,无任何损失,归根结底都是因为赵云这种临战的镇定,不得不说与其机智与谋略有关。再次,赵云于处理人事问题。当时,孙夫人蛮横地执意将将刘禅带回东吴,背后是刘孙两大军事集团利益矛盾的斗争,赵云任何人都清楚,面对孙夫人的胡搅蛮缠,他的态度也非常坚决,并且最终冷静的将刘蝉护送回宫,这都归功于赵云遇事的一种冷静与理性的性格优势。

image.png

  ▲长坂坡之战历史研究图

  长坂坡是三方势力角逐荆襄的地理中心

  以长坂坡为地理中心,三方在与长坂坡距离大致相当的东南、西南、南、北四个方向(顶点分别为赤壁、江陵、夷陵、襄阳) 展开漩涡式角逐:刘备集团在此折向东南,向西发展,再向东收缩,之后再向西、向北经长坂坡强劲发展,最后在向南向东收缩中消失;曹魏(后来为晋)先经过长坂坡向南和东南推进,再沿原路收缩,然后再沿原路重新向南挺进,之后向东、西、南三个方向全面推进。具体演进,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孙刘联手胜曹于东(赤壁)、南 (江陵)。

  建安十三年(公元 208 年)十二月,曹大败于孙刘联军,曹大军随即引军北还。同年,周瑜率得胜之师,攻打夷陵(今宜昌) 河南郡(今荆州江陵),刘备趁机取得荆州的长沙(今湖南长沙)、武陵(今湖南常德)、桂阳(治今湖南郴州)、零陵(治今广西全州)四郡。次年,建安十四年(公元 209 年) 十二月,曹仁、徐晃退守襄阳,同月,刘琦死,刘备被推举为荆州牧,治公安(今湖北公安境内),三分形势现出雏形。第二阶段:孙、刘争斗和妥协于南方。建安十五年(公元 210 年) 十二月,刘备赴镇江,向孙权借得荆州南郡的北部(不含襄阳),以共拒曹,曹“方作书,落笔于地”。建安十九年(公元 214 年),刘备得益州。次年,孙权遣吕蒙率兵二万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率兵五万下公安,关羽率兵三万进益阳。恰逢曹平定汉中,刘、孙连和,双方以湘水(今湘江) 为界,最终共同商议出一个结果,确定了东边的长沙、江夏、桂阳属孙权,西边的南郡、零陵、武陵属刘备。而在这一战之后,刘备、孙权也先后胜曹魏于北方。

image.png

  ▲长坂坡之战历史研究图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 219 年),刘备与曹在汉中激战,关羽从江陵出师北伐以为呼应,在襄阳歼灭曹军三万余人,威震华夏,蜀汉势力达到全盛。同年冬,关羽在襄阳败于曹仁和徐晃,孙权派吕蒙攻取刘备的湘西三郡,将关羽擒于撤退途中。关羽从襄阳撤退时,曹仁溃围而出,孙权以陈轺为太守入据襄阳,孙权胜刘备于西南。自此之后,吴将陆逊在夷陵(今湖北宜都)一带大败汉军,刘备退守永安(今重庆奉节),次年去世。自此,蜀汉势力退出荆州,三国自此进入稳定对峙阶段。而在三国后期,三国的格局形势已经大致确定为魏胜吴于北方(襄阳),魏胜。魏黄初三年(公元 222 年),在这一阶段之内,魏文帝曹丕使曹、曹 侯尚、张郃等攻江陵(今襄阳),历时六个月,不肯退还。直到吴赤乌十二年(公元 年),魏将王昶才攻陷江陵,复称襄阳郡。刘备称汉中王后,并未给赵云一官一职,赵云从未计较过。他在战争中援救黄忠,而又让功于黄忠。他常默默无闻地跟随在刘备、诸葛亮身边,种种事例都说明了谦虚谨慎的美德在他身上非常突出。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