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度使原本并非官职,为什么最后能动摇唐朝呢?
大家都知道,唐朝由盛转衰多半是因为安史之乱,而掀起这场的正是身为节度使的安禄山。但是很多人都不了解,其实节度使最开始根本不是官职,只是一种称谓。那么节度使到底是如何变成割据一方的势力的呢?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往下看。
其实唐朝初年实行的兵制是府兵制,也就是国家赋予府兵田地,府兵平时为民,战时为兵,且府兵需要自备军械,此法是大唐养兵而不许令国家财政负担,而且最主要的是,遇到战事,府兵临时征召,再由朝廷派将领去领,打完仗,府兵归府,将领回朝,将领永远无法掌握一支忠于自己的军队,也就无法用军队。
这个时期的唐朝,最精锐的关中府兵,各地的府兵均不敌关中府兵,这种情况下,中央的治地位自然也是非常稳固。后唐高宗又对边镇方面的军事进行了改革,府兵制的弊端也暴露了出来,在加上了高宗、武则天之后,大唐自身政局一直不稳定,府兵的更换也是开始懈怠。到了唐玄宗时期,为了应对边疆的外敌威胁,原本轮番镇守边疆的府兵,变成了固定镇守的“镇军”。
节度使这个称谓就是出现在高宗时期,这个时期是由都督带使持节,被称为节度使。后来贺拔延嗣被任命为河西节度使时,节度使才正式成为唐朝的官职,贺拔延嗣也成了大唐的第一位节度使。
早年的唐玄宗任用贤能,勤于政事,可是随着大唐局面的稳定,唐玄宗也开始过起了奢靡的生活,随之带来的就是朝廷财政支出变大。再加上自己任用臣,疯狂敛财以满足自己的奢靡生活。朝廷的威望也在不断下降,于此同时,原本需要朝廷供养的节度使和军队,反而把这个权力主动让给了节度使,让他们自行解决自己的军费和财政。
慢慢的,各地的节度使的军队变成了自己的私兵,节度使掌握着他们的生、赏罚、升降等权利,同时他们还以军旅为家,子承父业,导致士兵对节度使的依赖性极高,只知节度使不知有天子,节度使也就慢慢完全掌控了军权。就这样,节度使慢慢的成为集军、政、财三权于一身的藩镇,成为不听朝廷号令的地方军事力量。在经过安史之乱后,各地方节度使权势更加扩大,朝廷已无力制约,直至唐王朝灭亡。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