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一号卫星现在怎么样了?唠唠“两弹一星”的那颗星
今天想问大家一个小问题,咱们在小学课本上学习的“两弹一星”,大家还记得是什么吗?
“两弹” 其实最早指的是和。1964年10月16号,我国第一颗成功爆炸;1966年10月27,我国第一颗装有头的地地成功爆炸;1967年6月17号,第一颗也完成了试爆。所以后来两弹就理解为了“”与“”。
那“一星”又是什么呢?
就是人造卫星。1970年4月24,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这意味着从此两弹一星工程顺利完成了。
还记得刚才说的期吗?没错,今年的4月、24正是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的50周年。所以今天咱们就来讲讲东方红一号的故事。
1958年5月,在八大二次会议上说,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同年10月,一个代号为“581”的绝密小组就这样诞生了,“581”意味着58年的第一号重大任务。我国两位物理学老前辈钱学森先生和赵九章先生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
要知道造卫星可没那么容易:光有卫星还不行,还得有运载火箭,把卫星送到天上去。
火箭怎么造呢?负责运载东方红一号的长征一号是我国第一颗运载火箭,它的灵感来自于东风4号,从结构、燃料、分级设计等等都经历了很长时间,一直筹备到1965年,感觉方案可行了,当时又成立了651工程,从此东方红一号任务才正式启动。
1970年4月24晚上21点35分,东方红一号卫星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顺利地带到了预定轨道上。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可以说是我国航天史上的第一次胜利,意义非常远大:它标志着中国成为了继苏联、、法国和本之后的第五个能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和第四名本的卫星只差了两个月。
这么厉害的东方红卫星长什么样呢?就是这张照片的样子。外形是棱角分明的72面体结构,直径1米左右,质量173kg。
当时遇到的最大的一个问题是,我们把卫星发上去了,可是如何证明它存在呢?
以那个时候的技术,用望远镜看是看不见的,所以人们就想了个办法,让这颗卫星主动去发射短波信号,然后在地面上接收这个信号。那发什么信号呢?
就是《东方红》这首歌,以20.009MHz的频率向外发射,由地面接收站接收,再广播给百姓的收音机。
东方红一号的设计寿命只有20天,但它实际工作了28天。在这28天里,它不仅播放了《东方红》乐曲,还把一些遥测数据和太空探测资料返回了地面。之后便与地面失去了联系,但是一直到现在,东方红一号仍然在轨道上运行。
那这里咱们就得来说说卫星的寿命了。对于卫星来说,它存在两个寿命,一个是工作寿命,一个是轨道寿命。工作寿命就是指卫星实际有效工作的时间,在前期会对应一个设计寿命。而轨道寿命则是指卫星在轨道上飞行的时间,这期间卫星可能已经不工作了。由于没有返回机制,目前东方红一号就是处于这种在轨运行的状态。
那东方红一号会一直这样运行下去吗?
也不是的。东方红一号属于近地卫星,一般轨道在2000公里以内的就属于近地轨道了,近地轨道空气虽然稀薄,但并不是没有,所以空气阻力就会使卫星轨道越来越低,逐渐地损失动能,轨道由椭圆变成接近圆形,最终进入大气层坠毁。当然这期间也不排除会遇到流星、太空碎片之类的。东方红一号的初始轨道是近地点439公里,远地点2384公里,扁率0.125。截止到2017年人们观测到的数据是,近地点变成了429公里,远地点变成了2036公里,可见这个轨道是缩小的。而且地球的大气密度基本上是随着高度的降低呈指数递增的,也就是说,轨道降的越低,受到的阻力就会越来越大。那按照理论数据计算,东方红一号在轨道上运行个7、80年也是很有可能的。
东方红一号只是航天事业的第一枪。2020年1月5号,东方红五号卫星公用平台已经首飞成功,而且性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轨道高度从原来的几百公里上升到了几万公里,重量从原来的几百千克变成了几吨,寿命也从原来的几十天变成了十几年。现在我们不仅可以发射卫星,还有嫦娥的探月,还可以载人飞行等等。而这一切壮举的起点,缺少不了老一辈科学家的辛勤付出,缺少不了新一代科学家的艰苦奋斗,当然也缺少不了东方红一号为我们埋下的这颗希望的种子。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东方红一号:50岁生快乐!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