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提出得ldquo;十胜十败rdquo;具体指的是什么?

  郭嘉提出得“十胜十败”具体指的是什么?郭嘉面对曹担心袁绍之事,提出“十胜十败”说法开解曹。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建安二年(197年),曹讨张绣新败,袁绍写信羞辱。曹正担心自己不具备与袁绍抗衡的能力之时,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他一连举出十条理由,以证明“公有十胜,绍有十败。”郭嘉的分析很具说服力,不但振作了曹军将士的斗志,更助曹拟定了远期和近期的作战目标。同时,郭嘉也正式确立了自己在曹军事智能团中的核心地位。

  第一是“道胜”:袁绍作为世族军阀,礼仪繁多而杂乱,为其形式所羁;曹“体任自然”,因时因事而制宜,“道”高一筹。

  第二是“义胜”:曹“奉顺以率天下”,顺应历史潮流,合乎道义。

  第三是“治胜”:郭嘉以深刻的眼光分析历史和现实,认为汉末大乱是治者“政失于宽”,而袁绍以宽济宽,所以无以御下;曹“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宽猛相济的治理措施是切合时要的。

  第四是“度胜”:袁绍外表宽厚而内心多猜忌,任人唯亲戚子弟;曹则“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问远近”,在气度胸襟上胜过袁绍。

  第五是“谋胜”:袁绍临事无策,优柔寡断;曹机警果敢,“应变无穷”。

图片.png

  第六是“德胜”:袁绍沽名钓誉,喜受吹捧,“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曹以诚待士;“不为虚美”,讲究实用,刑赏必诺,“与有功者无所吝”,那些忠正而有远见的并且务实的士人“皆愿为用”。

  第七是“仁胜”:袁绍怀妇人之仁,见人饥饿,恤念之情形之于表,而对于自己见不到的,则“虑所不及”。这不是家的胸怀。曹对于眼前小事或有疏失,而对于天下大事则“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恩德施乎四海。

  第八是“明胜”:袁绍惑于谗言,而曹则明辨是非,“御下以道,浸润不行”。

  第九是“文胜”:袁绍是非不分,曹对于正确的“进之以礼”,不正确的则“正之以法”。

  第十是“武胜”:袁绍用兵“好为虚势,不知兵要”,曹则用兵如神,士卒有所恃,敌人闻而畏。

  用现在的观点来看,郭嘉所指出的这十个方面,包括了措施、政策法令、组织路线及各人的思想修养、心胸气量、性格、文韬武略等多种因素,这都是关涉事业成败兴衰的关键。郭嘉为曹总结这“十胜”,也可能是初来乍到之际对曹的夸赞,也可能是对曹的鼓励、要求,希望他能保有这“十胜”,完成一天下之伟业,自己也便有出头之……任何推测都意义不大。

  无论如何,郭嘉能说出这“十胜”,说明他不单单是一个临事献策的谋士,而且还有成套的理论。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