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对于袁绍可以说优势在我 袁绍为什么还昏招频出

  对官渡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袁绍在官渡之战时,为什么昏招频出?

  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拉开了序幕。袁曹两家的决战,一触即发。

  结果是什么,我们都了解,袁绍最后是大败。两年后病死,他的两个互相进攻,最后被曹击破,然后逃到外地后被。本来大好的前景最后落得个全族灭亡的地步。

  那么,其实在战争之初,袁绍的实力,是远远要高于曹的,谋士和曹手下的人敢不差。兵也多,粮也多,袁绍自己在河北百姓中的名声,可谓百姓百姓敬仰、士人拥戴。

  反观曹这边,虽然四处征战,地盘没少占,但是衣带诏事件爆发,内部起火了。还有就是,曹地处中原,南有刘表,孙坚,东有刘备,西有马腾,北有袁绍。可谓四战之地。地形对自己极为不利。

  一边是天时、地利、人和啥都占了。一边是啥也没占,结果,就这么巧,最后胜利的天平,偏偏就转向了曹。这是为什么呢?袁绍主要是犯了以下的几个错误!

image.png

  第一大错,整个官渡之战的起兵理由和目标上,袁绍一直非常犹豫,以至于无数次决断失误

  有人说,既然犹豫,你别发动战争啊?

  不,袁绍他还嫉妒曹取得的成绩,嫉妒曹获得的地盘。

  就在公元199年,三月份袁绍灭掉公孙瓒一河北,四月份曹就夺取河内,六月份又逼死袁术,袁术可是袁绍的弟弟,但曹毫不顾忌,甚至还敢挑战袁绍。现在曹正挟天子令,征伐到了大量的地盘。

  而袁绍,正享受着百姓敬仰、士人拥戴、外族和亲、兵强马壮,连传国玉玺都快到手的美好氛围,仿佛坐拥河北,天下尽在掌握的雄心勃勃,却总是被曹泼冷水。袁绍不能,必须出兵灭掉曹。

  但袁绍就想了,自己出的理由是啥呢?把曹说成是臣,然后清君侧吗?不太好!

  为什么呢?

  1、他其实并不想接汉帝刘协,他只想做一个的诸侯,或者,更进一步,万一一了天下,自己当个天子也不错。从他组织反董卓联军就能看出来。他组织了反董联军,并自任盟主,然后借机搞到了自己的一支大军,有了自己一个创业团队。反董联军虽然后来在反董卓过程中失败了,但袁绍却获得最大,他顺利的成了制霸北方的大诸侯,并且一度有希望冲击天子宝座。这个时候,他当然不希望皇帝来到身边。

  2,袁绍总觉得,刘协会把他认为是仇人,万一刘协到了自己身边,那刘协一定会了自己。

  当年董桌刚到洛阳,想要废刘辩,立刘协,袁绍就不同意。这不就得罪刘协一回吗?后来,董卓把持朝政,自己又组织反董卓联盟,当时,刘协还在董卓手里,他也没管没顾,直接就带着人向董卓开战了,如果董卓起心,那就有可能弄死刘协啊。又差点害死刘协,这等于自己之前是一次又一次的得罪刘协。万一刘协到了自己身边,那刘协还不得报仇。

  3,袁绍完全没想好,万一刘协来了,自己该如何控制刘协为已所用

  早在刘协从长安往洛阳跑的时候,袁绍召集谋臣讨论要不要接天子的时侯,谋臣对袁绍说,皇帝万一来了,今天一个政令,明天一个训示,你听不听?你听了,还有没有自了。你现在打下的一片基业,不就又转手送还给大汉朝廷了吗?袁绍当时想了想,还是算了吧,于是后来结果我们都了解了,曹接到了刘协。

  要了解,控制天子,这可是高风险的事情啊,一不小心,自己就会送命。我们都了解曹是挟天子令诸侯(正式的说法是挟天子令不臣),但其实开始的时候,曹自己也没控制好怎么去挟天子令不臣。也就是在那一年(公元200年),在许都,衣带诏事件爆出,汉天子刘协不甘当傀儡,竟然想要悄悄的给老丈人董承下了个衣带诏,要求掉曹,这可把曹吓出一身冷汗。

  尽管曹及时的诛掉了董承,掉了董贵妃,又把自己的两个女儿派给刘协当皇妃,以便监视刘协。但一想起这样的事情来,曹还是后背直发凉。

  这就很是说明,汉天子刘协并不是那么好控制的。甚至过了10年后,曹的权力更进一步的加大,还仍然发生了伏皇后想要安排自己的父亲伏完曹的事情。

  曹尚且如此,对于袁绍来说。这种事情,想想就头疼啊。

  4,袁绍即害怕打败曹,获得刘协,也害怕中间不小心弄死刘协。

  袁绍在这时即害怕自已这边的士兵攻的猛了,一不小心把皇帝弄死了,让自己背一个弑君的名声,也害怕万一把皇帝弄到了自己的身边。结果皇帝又来谋算自己。

  所以,他在整个的战争过程中,袁绍一直打的是非常被动。尤其对于大家建议的偷袭许都,更是迟迟不敢下决心。

  心有不甘想打曹,又担心打赢了咋弄?这种思想左右下,怎么可能赢呢?

image.png

  第二大错,袁绍在嗣子选择过程中犯的错误

  乍一看,嗣子选择的选择好像和这个战争没啥关系。并且,后来,袁绍死了,是审配,逢纪矫诏立袁尚为嗣的。好像和袁绍没关系。

  但是,这个事,我们仔细琢磨一下,其实发现,这就是袁绍的本意。

  袁绍生前,多次公开表示,自己喜欢袁尚。虽然生产没有明说要让他继嗣,但是却在不停的培养袁尚。

  最最让人费解的就是,官渡之战的前期。曹抽空,率兵,干了刘备一把。

  刘备刚开始派人去向袁绍求救,袁绍却说自己的小生病了,没法去。结果,刘备孤军被曹打败。

  按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袁绍当时是在和曹打仗,救下刘备,就算不正面救,发兵抄下曹的后路,也是不错的啊。

  但是袁绍没有,很多人想不明白。但当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想。袁绍其实是在等机会培养他的小,从这个角度上来考虑,就会觉得很正常了。

  袁绍喜欢小,但小没有军功,怎么能立嗣?

  他为了这个,必须得带着历练,以便攒下足够的资历,将来能。

  现在小生病,带着历练的机会没有。那我还出个什么兵啊?

  正是由于袁绍的这种私心,导致在官渡之战中,袁绍又一次的失去主动的机会。

  到了他死后,这种私心,还导致他的们最后互相攻伐,然后被曹各个击破。以至于家族灭亡。

image.png

  第三个错误,袁绍过于高估自己的影响力,还错误的低估了自己身边人的忠诚度

  在官渡之战前期,由于袁绍实力非常强大,所以,曹这边的很多人,都是一面假装心向曹,另一面偷偷写信给袁绍讨好。

  这让袁绍的的自信心极度膨胀。的就以为自己天下无敌了。你看,这不我还没打过去呢,曹那边的人就开始投降了。

  他自信的认为对面的人都想着往我这边跑了,那我这边的人,难道还会傻到想着往曹那边跑吗?不可能!

  谁了解,正是由于他的这种极度自信,根本就对自己内部可能发生的背叛毫无防范。

  于是, 得不到信任和重用的许攸,就这样偷偷跑到了曹的阵营。并且给曹提供了关键的情报信息。于是曹果断出击,一举击破乌巢,断了袁绍的粮。进而一股作气,打败了袁绍。

image.png

  官渡之战以后,中国的局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北部中国基本上是姓曹的了。

  而袁绍,则因为自己的种种决策失误,则很快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