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最宠信的最后什么结局?
崇祯最宠信的最后什么结局?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朱元璋称帝后,为防止出现宦官干政的情况,命人铸造一块铁牌,上面明确刻着禁止宦官干政的字样,用来提醒子孙后代。明英宗时期,随着太后的去世,三杨或病死或退休,王振仗着皇帝的信任,逐步掌握大权,就连内阁大学士都不敢得罪他,更别提文臣武将了。
王振一天一天嚣张,但凡与他有过节的大臣,基本上都没有好果子吃,轻则被贬官流放,重则性命不保。王振不仅在京城为自己修建豪华府邸,还指使手下偷走朱元璋当年挂的铁牌,只因他看着不舒服,几乎所有人都清楚是王振做的,却无人敢说半个不字。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敌人掳走,罪魁祸首就是王振。俗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王振死于乱军之中。古人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既然有了王振作为反面教材,明朝皇帝应该长点教训,时刻提醒自己要“亲贤臣,远小人”,打死都不能再相信,否则后患无穷。
只可惜,好了伤疤忘了疼,在王振之后,先是刘瑾专擅朝政,作威作福,趁机敛财无数,黄金白银数百万两,被评选为那个时代的首富。不仅如此,明武宗生性贪玩,无心处理朝政,大小事宜皆交给刘瑾办,在群臣眼中,刘瑾跟皇帝差不多,人称“立皇帝”。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刘瑾死后几十年,他更牛的魏忠贤出生了。木匠皇帝朱由校,痴迷于木工活,对朝廷之事丝毫不感兴趣,魏忠贤与客氏狼狈为,当上了司礼秉笔,排除异己,安插亲信,人称“九千九百岁”,距离万岁只有一步之遥。
朱由校临死前,传位于弟弟朱由检,即崇祯皇帝。崇祯当王时,对魏忠贤恨之入骨,却从没有表现出来,一直隐不发。崇祯登基后,立马变了脸,出手惩治阉,给魏忠贤定下十大罪状,魏忠贤了。按照正常趋势,崇祯理应提防着,至少不会重用任何一个。
令人意外的是,生性多疑的崇祯,依旧对充满信任,其中有一人最为得宠。此虽然没有王振飞扬跋扈,没有刘瑾会敛财,也没有为魏忠贤名气大,却让人恨的咬牙,间接害死名将卢象升,弃军逃跑,并投降满清,他的名字叫高起潜。
或很多数人对高起潜不熟悉,甚至连名字都没听过,但这并不影响他劣迹斑斑的事迹。高起潜生卒年月不详,祖籍也不详,史载:“初为内侍,以知兵称。”意思是说,他在崇祯初年就入宫做了,精通兵法,此处值得商榷,根据后的表现来看,根本是名不副实。
崇祯是个勤政的皇帝,工作认,生活节俭,据说衣服上都打着补丁。但是,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疑心太重,几乎不相信任何一位文武大臣,唯对高起潜深信不疑。起初,为了制约各地都督和巡抚,崇祯派出不少作为监军,因为不懂军务,阻碍武将自由发挥,崇祯把多数监军都撤掉,高起潜却是个例外,依旧担任监军。
监军看似职位不高,但由于是皇帝直接任命,与钦差大臣差不多,将军也不敢反对他们的意见。高起潜的具备过人的军事才能吗?并非如此。担任监军期间,他从未正打过一次胜仗,基本都是损兵折将,冒领战功的手段却炉火纯青。皇太极兵临城下,京城形式危机,高起潜劝崇祯与皇太极议和,兵部尚书卢象升主战。
经过考虑,崇祯让卢象升带兵迎敌,却让高起潜做帅。卢象升手里只有五千士兵,其余数万精兵皆由高起潜调遣。尽管如此,卢象升毫无畏惧,直接下令开打,并身先士卒。奈何敌我力量悬殊,很快死伤惨重,卢象升派人向高起潜求援,如果高起潜出手相助,即使不能取得大胜,至少可以暂时击退敌军。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高起潜拒绝出兵,卢象升仰天长啸:“将军死绥,有进无却。”身负重伤的他,二话不说又与敌人展开厮,最终战死沙场。随后,满清军队直奔高起潜所在的军营,高起潜不战而败,开启逃跑模式。然而,崇祯并没有责怪高起潜,仍然予以重用,让他监视宁、前各部队。
这一次,高起潜依旧让崇祯失望了,贪生怕死的他,半路上就弃军逃跑。南明时期,高起潜居然跑到南方,被朱由崧任命为京营提督。再后来,高起潜眼看南明不行了,毫不犹豫地向满清投降,其行为令人唾弃不已。高起潜的最终结局,史书上没有记载,想必并未得到重用,而当初战死沙场的名将卢象升,却被清朝追赠“忠肃”之谥号。
参考文献:《中国通史》,《清史稿》,《清实录》等
历史二:太平军悍将如云,越打越差的都有谁?一位堪称慕容复
看过《天龙八部》的朋友都知道,有些武林高手出场就是王者级别,结果越打越差,变成了青铜,一般般高手都能将其吊打一顿。例如,慕容复,出场时可以和主角“带着音响的乔峰”打成平手,不愧是“北乔峰南慕容”,绝对能算得上是武林中的王者。结果呢?慕容复高开低走,不但未能接乔峰降龙十八掌,连段誉等后起之秀都可以将其一顿吊打,沦为了战五渣。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早期出现很多悍将,都是具有“一流将领”之潜质,结果也是高开低走,越打越差;从王者变成了青铜,从一流变成三流,乃至不入流。这些高开低走的将领,有一位还曾被誉为战神,却连土匪都打不赢。
05.赖汉英,广东花县人,又正月宫娘娘赖莲英弟弟,天王洪秀全小舅子,太平天国如假包换的国舅。1851年1月,参加金田,率军北上征伐,后与罗大纲率水师主力,一举拿下岳州、武昌、南京,战功赫赫。1853年6月,赖汉英充任西征军副帅,率1万兵马从天京出发,连克安庆、彭泽、芜湖等地,兵锋直抵南昌。此时胡以晃留守安庆,赖汉英成为主帅。攻打南昌期间,赖汉英分兵攻略江西各地,源源不断地给天京运送粮食、金钱、油盐等必要之战略物资,使得洪、杨得以在东南站稳脚跟。1854年2月,率军突破江北大营防线,成功将扬州7000将士救出,而后组建北援军团。可惜,杨秀清有意打压洪秀全,便以南昌攻坚战失利为由,让其去删书衙工作,不能过问军务。此后,赖汉英只能当了“宅男”,在后期战斗中,基本没有份;2700位王,赖汉英也无缘。幸运的是,赖汉英活了94岁,也算是赢家了。
04.黄文金,广西博白人,拜上帝教早期分会首领之一,率6000兵马参加金田,贡献值相当大。要知道,金田人数总计才2万,黄文金居然占了接近三分之一,绝对是大股东。带来兵马多,杨秀清便极力拉拢他,将其作为东殿首席悍将来培养,让他主持西征局部军务,镇守湖口要塞。期间,黄文金屡次吊打湘军水师、陆师,还击毙了水师三号人物萧捷三,威震敌胆。天京事变后,黄文金处境孤立,只能撤出湖口,先后追随韦俊、陈玉成等征战,从当一面之大将沦落为替补和打手。黄文金从王者变成青铜,上司东王杨秀清死于“天京事变”是其一,放弃湖口基地,没了地盘才是关键。因为,在太平天国后期,将领地位高与否,主要看地盘;有地盘就有钱,有钱就可以招兵买马,有兵马就有发言权。
03.吴如孝,广东嘉应(梅州)人,曾在广州十三行当会计,解决温饱问题毫无压力,没有理由参加金田,在刀口上讨生活。不过,南王冯云山思想工作给力,硬是将吴如孝拉着进拜上帝教,参加。早期太平天国,吴如孝之战斗值与罗大纲、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曾天养、韦俊等并列,是可以当一面之悍将。1853年4月,吴如孝攻破镇江,而后镇守。此时,太平天国能够实际控制的城市只有南京、扬州、镇江三城;能守卫镇江,可知吴如孝之战斗值。驻守镇江期间,吴如孝与秦纲玩“内外夹击”,屡次击败南方八旗马队,迫使江苏巡抚吉尔杭阿开枪。此外,吴如孝坚决捍卫领土、,炮击侵犯江防的舰队,具有强烈之反侵略精神。可惜,“天京事变”后,石达开又拉走10余万精锐,吴如孝兵力缺少,只能放弃镇江。没了地盘,吴如孝只能给英王陈玉成打下手,沦为了替补,很少有机会立功。
02.杨辅清,广西桂平人,早期拜上帝教会众,东王九千岁杨秀清弟弟,受封为辅王千岁,还曾任“五军主将”中的中军主将,其地位可见一斑。“天京事变”后,杨辅清为了躲避政敌追,率7万精锐兵马从江西入福建北部,一路所向披靡,吊打周天受、福兴等清军悍将。此时,石达开也外出单干,却在浙江衢州城下被一些三流将领吊打,两者形成鲜明对。可以说,此时杨辅清已经成长为新的战将,可以当一面之悍将。但是,石达开在浙江战败后,南下福建抢夺地盘,杨辅清自知难以应对,于是跑回江西,再进入皖南。放弃地盘,短时间内在皖南又不能立足,承受来自八旗、绿营、湘军等各方攻击。如此,杨辅清长期在皖南转战,没固定地盘,越打越差,最后被湘军赶走。当然,在皖南期间,杨辅清也是给陈玉成、李秀成打替补。
01.石达开,广西贵县人,拜上帝教早期首领之一,率5000兵马(客家人)参加金田,受封为翼王五千岁,是“首义五王”之一,地位显赫。主持西征军事期间,屡次吊打曾国藩、胡林翼、彭玉麟等中兴名臣;死于他手下的总督、巡抚有3人,提督、总兵等高级武官20余人丧命翼王之手。如此,石达开在单干之前就是太平天国之战神,是东王战略方针最有力之执行者,是令清军闻风丧胆之悍将,算是打遍天下无敌手了。1857年5月,石达开外出单干,带着10万精锐说走就走,给洪秀全来次釜底抽薪。但是,单干之后的石达开就是慕容复,基本没赢得像样之胜利,连庆远府(宜州)的土匪都打不赢。从1857年被吊打到1863年,6年来一直被压着打,直到在大渡河畔全军覆没。石达开败亡,主要原因就是没有一块固定根据地,玩“流寇”,只能惨败。
综上所述,赖汉英、黄文金、吴如孝、杨辅清、石达开等太平天国悍将,都是高开低走,从王者变成青铜,从一流变成三流。尤其是石达开,堪称是太平天国版的慕容复,越打越差,连土匪都打不赢。究其原因,没有固定根据地,长期流动作战是关键。所以,要想取得成功,一定得有团队配合,一定得有一块地盘。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