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当初在朝中只手遮天 魏忠贤为何斗不过崇祯

  还不知道:魏忠贤崇祯的读者,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什么魏忠贤在明朝只手遮天,却斗不过刚刚继位年仅17岁的崇祯?

  在明朝之君崇祯帝凄风苦雨的执政生涯里,“扳倒魏忠贤”却是一桩十足的高光大事。天启年间多年只手遮天,号称“九千岁”的权阉魏忠贤,面对初登基的十七岁少年崇祯帝,竟是分分钟就被废了武功。先是夹起尾巴战战兢兢两个月,然后就被崇祯一撸到底最后在发配凤阳的路上上吊,几乎是被崇祯花样吊打,窝窝囊囊结束一生。

  如此“吊打魏忠贤”的给力一幕,在晚明以后的历史里,也常被人大唱赞歌。如明末清初学者计六奇就大赞崇祯帝“神明运,无一人之助,而诛元凶,再安社稷,天下翕然而诵圣智焉”。就连崇祯帝本人,也对这事儿相当得意,还拿“扳倒魏忠贤”的业绩,跟上古“大舜诛四凶”相,仿佛还是青春期的自己,就可肩大名鼎鼎的舜帝。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一个“肩大舜”的圣君,怎么就守不住大明朝的江山,最后落得煤山上吊呢?到底是大明朝的“摊儿”太烂,还是崇祯帝的“圣智”退化太快?

image.png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在明王朝的皇权体制下,对于任何一位智力正常的明朝皇帝来说,扳倒一个魏忠贤这样的“九千岁”,都不该是什么难事。

  虽然都有“宦官专权”的现象,但明朝和之前的唐朝大不同。唐朝宦官们盘根错节执掌兵权,拿着皇帝当玩偶的“好子”,放明朝就是痴人说梦:明朝的宦官集团内部,就有“十二监”“八局”“四司”等二十四衙门。再牛的明朝,别说在外有多呼风唤雨,想“一业界”都难。至于兵权人事权财政权等核心大权,宦官集团更是与文官武将勋贵等各集团互相牵制,彼此权力都有限。

  所以,明朝的,哪怕能一路爬到皇帝的身边,凭着皇权狐假虎威,也不过是皇权上的寄生虫。别管在外多么伐果决,皇帝瞅着不顺眼了,几乎就是挥挥手解决。以明朝学者王世贞的话说,皇帝想解决个“权阉”,那简直就是“片纸中夜下而晨就缚,左右无不鸟散兽窜,是以能为乱而不能为变也。”

image.png

  魏忠贤的情况,也正是如此。虽然他都加到了“九千岁”,大明各地“生祠”遍布,还差点被“明代精英”们捧进孔庙“入圣”。但他的实角色,一直都只是天启帝身边的忠实跟班。所以杨涟他的大罪时,他会吓得在天启帝面前痛哭流涕表忠心。苏州“五人墓”事件爆发后,被严重打了脸的魏忠贤,第一反应也不是勃然大怒,而是吓得浑身打哆嗦。他的“干们”更跪在地上连声请罪,大呼“有儿在”……

  因为魏忠贤知道,他所有的威风,不是因为他多强,而是“平台好”——天启皇帝的宠信。他那些破事,哪怕有一桩热天启皇帝生了气,所有的权势财富,转眼就将如冰山般消融。

image.png

  所以当天启皇帝英年早逝后,所谓的“大阴谋家”魏忠贤,非但没有任何“搞阴谋”的样子,反而是当场痴痴傻傻,眼睛哭到红肿后,就对着灵牌。因为他明白,自己再牛,哪怕练成葵花宝典,再折腾也只是“寄生虫”,永远变不成路。下一位皇帝别管阿猫阿狗,只要坐上龙椅,捏死他就像捏只虫一样容易——如崇祯帝朱由检。

  所以,如果拿“扳倒魏忠贤”这事儿,来形容崇祯帝“治国水平高”,那只能说不太懂明朝。

  不过,这事儿虽不能证明崇祯帝的“水平高”,不过细看前因后续,却也能看到不少明朝灭亡的伏笔。

  如其中一桩“小事”:魏忠贤上吊后,其羽“阉”被定为了“逆”。可崇祯帝派去此案的吏部尚书王永光,本身就是阉里的“老铁杆”。这一“眼歪”,差点就让好些“阉”漏网。再细看崇祯帝执政的十七年,就更可发现这样的“眼歪”,绝不止一桩:崇祯猜忌的卢象升孙传庭刘宗周黄道周等人,各个为大明壮烈殉国。他当宝贝儿宠着的杨嗣昌洪承畴魏藻德陈演们,除了坑还是坑,不是坑国就是反水……

  只此细节,就可看到崇祯帝那歪到家的识人水平。

image.png

  更重要的信息,却也发人深思:法办了魏忠贤的崇祯帝,的是个厌恶的皇帝吗?这事儿,后世好些人都大书特书,说崇祯帝一辈子信任文官,却被文官各种坑。一辈子厌恶,结果陪他走到最后的,却是王承恩……有些票友说到深情,还常抹一把同情泪。但事实上,这类论调,“冤枉”了崇祯——扳倒了魏忠贤的崇祯帝,却明朝任何一位皇帝都重视。

  扳倒魏忠贤后,在崇祯帝在位的十七年里,他常做的一件事,就是“扩招”。明明国库穷得叮当响,但大明朝的数量却空前膨胀,明朝前夜,宦官数量已突破十万人,堪称中国古代史之最。

  招这么多,当然不是为了当摆设。明朝最后几年,的权力也扶摇直上。传的特务组织东厂,都被崇祯帝升级为“总督”,权力起之前大得多,更可提督京营。大批不懂兵的们,也被派到各地当“监军”,执掌地方军政大权。就连魏忠贤时代都无力染指的财政大权,崇祯也甩手交给,直接成立“户工”,由张彝宪掌管。别看崇祯临死前还碎碎念“诸臣误我”。其实他从没信过“诸臣”,就信。

  那面对崇祯的这份儿信任,们又是怎么回报的呢?如升级为“总督”的东厂,就多了各种敲诈勒索的致富门路。们给够了钱就不抓,就抓些穷官凑数。东厂横行北京的最后几年,北京城卖官的,都被东厂“炒”到奇高。买个知府都要3000两。又如“户工”的们,说是掌管财权,却只知吃拿卡要。如那位张彝宪,连前线的物资都常随手克扣。执掌的京营,平更是弄地痞凑数,就坑崇祯的军饷……

image.png

  至于那些外派到地方的监军,那更是花样打崇祯的脸。除了勒索地方就是排斥异己。如战功卓著的名将卢象升,等于就是被高起潜活活坑死。仗着崇祯宠信做尽坏事的高起潜,后来也是撒腿降了清,心安理得做起了叛徒。监军大同的杜勋,人家不但投降了李自成,还作为李自成的使者,大摇大摆跑来劝崇祯投降。这脸,打的啪啪。

  可笑的是,到了李自成兵临北京的最后时刻,崇祯寄托厚望的,依然还是身边那些们。他挤出最后二十万两银子分发给们,让他们组织兵马决死一击,谁知这些分光了钱的,接着就跑了个精光。还有在墙壁上写诗“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励精图治一辈子的崇祯,最信的,就是这么些坑货。

  临上吊前的崇祯,还被这些坑货刺激了一把:皇宫沦陷前夕,一位叫张殷的笑嘻嘻给崇祯说:皇上您别怕,李自成来了您投降就行,包您没事儿!气得崇祯手起剑落,把这砍得血肉模糊——可这么作死的角色,还不是崇祯自己挑的?

  待到崇祯帝上了吊,打进北京的李自成,把北京城翻了个底朝天。历史又给崇祯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后人常津津乐道说,那些文臣精英们家中抄出了多少钱。《后鉴录》却告诉我们:“进拷索银七千万两,侯家什三,阉人什四,宫眷什二,估商什一”。搂明朝钱搂的最多的,还是那群“阉人”——崇祯最信的们。崇祯在位十七年,堪称从头坑到尾。

  以这个意义说,崇祯还不如哥哥天启幸福,至少天启溺水而死后,魏忠贤与客氏这对儿“夫妇”,那还是心给天启哭了两嗓子。崇祯,除了身边一个王承恩,啥都没了——连身边都管不好的崇祯,就算交给他一个盛世江山,那也是妥妥守不住啊。

  参考资料:苗棣《大明史:崇祯皇帝传》、袁良义《明末农民战争》、梅毅《明:繁华与崩溃》、袁方《论明代皇权的强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