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为何要裁撤ldquo;三藩rdquo;?他的目的是什么?
清军定鼎中原后,曾利用明朝降将到江南平定反清势力。由于这些人战功赫赫,清廷对他们加官进爵,其中以“三藩”较著名。三位藩王手握重兵,割据一方,尤其是吴三桂,他甚至还有权,可以不受朝廷约束,自行任免地方官,时称“西选”。
吴三桂野心很大,他在云贵地区暗中集结兵马,与蒙结交,早有不臣之心。耿精忠在福建也有不法之事,欺压良民,还信奉谶纬学说,相信“天子分身火耳”,觉得耿氏一定会更进一步,其人甚为精明,却没有忠心耿耿对待朝廷。
尚可喜老弱多病,常政务都由其长子尚之信处理。而尚之信却不务正业,喜好声色马,对尚可喜不忠不孝,还想早继承王位。尚可喜无奈,上书朝廷,希望回辽东养老,留他镇守广东。康熙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认为能够借此裁撤三藩,于是说:如果尚可喜回归辽东,尚之信在广东,不免父子相离,所以还是父子俩带领全部人马一起回辽东。表面看是康熙给他们父子团聚的机会,实际上是想清理割据势力。
吴三桂、耿精忠得知消息后,开始焦虑不安,为了试探朝廷的态度,他们也向康熙上奏折,“仰恳皇仁,请撤安插”,看朝廷的反应。
“三藩”一起上书要求“安插”,很快就引起遍野振动,也是一个信号。康熙与大臣商量对策时,有人主张撤藩,如明珠、张英等人;也有人觉得事关重大,不能贸然动手,如索额图等人,两派人争论不休。
当时的康熙年轻气盛,早已看出吴三桂等藩王的不臣之心,认为裁撤亦反,不撤也反,那不如先发制人。所以康熙下令,“从其所请”,同意三位藩王离开驻地,并迅速派出接收大员到三藩驻地商谈接管问题。
吴三桂聪明反被聪明误,弄得自己骑虎难下,当朝廷的钦差大臣到云南后,他表面上恭敬,摆出一幅事事配合的姿态;暗地里却做谋反的准备,除了与另外两藩密谋外,还封锁所有的对外交通要冲。当一切准备就绪,吴三桂彻底反清,自封“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对外宣称要“伐暴救民,顺天应人”,为复大明江山,希望能够争取的支持。
吴三桂举起反清旗帜后,另外两藩也开始响应,连郑经也表示要渡海助战。一时之间,整个东南半壁都成了反清的天下。北方的、察哈尔蒙古贵族也开始响应,朝廷一度震惊,甚至有官员“即遣妻子回原籍”。
小编说:“三藩之乱”是朝廷与地方、皇帝与臣子矛盾无法调和的必然产物。在这个事件中,年少轻狂的康熙需要负主要责任,是他错误的撤藩策略逼反了吴三桂等人。康熙的决策失误,造就的就是一场生灵涂炭。倘若他能有步骤地一个一个地撤或者再等几年,等吴三桂去世后在动手,付出的成本就会低的多。
康熙削藩,也能看清朝版的“鸟尽弓”,吴三桂等功臣即使不反,康熙也不信任,没有安全感;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戈一击,万一成功了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