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蜀汉这一阵营中,为什么说赵云、魏延被埋没了?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三国时期,被埋没的人才至少有6个,魏3蜀2吴1,他们都是谁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魏国:曹植徐庶、许攸

  曹的几个之中,曹昂死于宛城之战,小曹冲最聪明,是一个神童,曹丕较中庸,成熟稳重,而曹植最有才,能出口成章,七步成诗,非常有才华。公元210年,铜雀台建成,曹植登台作赋,一气呵成,写下《登台赋》,令曹对其才华感到非常惊奇。

  然而,曹植与曹丕争夺世子之位失败,逐渐被冷落,边缘化,尤其是曹丕登基为帝后,曹植处处受,被防范,如同囚犯一般。

  曹丕死后,曹叡继位,曹植多次上书,希望为国效力,但是曹叡只是口头表扬叔叔曹植的这种精神,却不加以重用。

  公元232年,曹植去世,结束了他被埋没才华的一生。

image.png

  徐庶,刚开始出山的时候,仰慕刘备汉室宗亲的身份,于是辅佐刘备。然而,在长坂坡之战中,刘备等十万军民被曹的虎豹骑追上,徐庶的亲被曹军所擒。众所周知,徐庶是一个大孝子,母亲在哪,他就去哪儿。现在亲在曹营,徐庶不得不辞别刘备,去曹营报到,保全。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徐庶在“忠”和“孝”之间,选择了“孝”,他的才能也因此而埋没。

  如果徐庶一直留在刘备身边,他的才能得到完全发挥,成就应该不次于诸葛亮、庞、等人。但是徐庶来到曹营之后,发誓不为曹出一谋一策,这就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人在曹营心在汉。徐庶到死才当了一个太守的官职,屈才了。

image.png

  官渡之战中,曹兵少将寡,尤其粮更是紧缺。如果不是许攸叛变,来到曹营,为曹出谋划策,泄露袁绍大军的粮所在地,曹派骑兵袭击乌巢,一把大火将袁军粮烧了个干干净净,曹很可能被袁绍彻底击败,一蹶不振。

  然而,许攸由于自恃有功,屡次轻慢曹,并不分场合,直呼曹小名“阿瞒”,还表示曹如果没有他的帮助,拿不下邺城。曹因此而记恨许攸,终于有一天爆发了,将许攸收押,并斩首。三国演义中,许攸是被许褚气愤所。

  许攸虽然傲慢,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有才能。如果许攸没有被曹所,他的才能得到进一步发挥,至少能与荀彧、荀攸、程昱、郭嘉、贾诩曹营五大谋士并列。

  蜀国:赵云、魏延

image.png

  赵云,原本是公孙瓒手下白马义从的佼佼者,于冲锋陷阵。然而,他在投奔刘备后,长期只是负责一些保护家眷等工作。虽然保护刘备的家眷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赵云曾在长坂坡救下小阿斗和甘夫人,但是这项工作不如在两军阵前厮,建功立业重要。

  因此,赵云在刘备集团,屈才了,简直是大材小用。

image.png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大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他亲自带领五千骑兵走子午谷,与诸葛亮大军在长安城下汇合。然而,诸葛亮谨小慎微,否决了魏延的提议。如果诸葛亮按照他自己的战略决策,行军路线,消灭魏国,那也行了。然而,诸葛亮先后进行了五次北伐,次次都是徒劳无功,最终他本人还病逝于五丈原。

  魏延因此而有怨言,抱怨丞相诸葛亮不听他的话,他的才能得不到发挥。

  吴国:张昭

  由于赤壁之战的时候,张昭作为投降派,认为曹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不可战胜的,力劝孙权放下武器,举江东向曹投降。因此孙权对张昭非常失望。

image.png

  后来,孙权设立丞相这个职位时,许多人因为张昭非常有才,于是推荐其担任丞相一职。然而孙权还记着许多年以前的事情,以昭敢于直谏、性格刚直为理由,连续两次否决了人们的提议,任命孙邵、顾雍为丞相。

  张昭是三国时期仅次于诸葛亮的内政奇才,如果他当了吴国丞相,充分发挥其卓越的内政水平,吴国经济得到发展,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也不至于处处被曹魏压着打了。

  孙权在称帝后,一次宴席上,还挖苦张昭,说如果听了张昭的建议,说不定就去乞讨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