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官员动不动就辞官回乡,他们有退休金吗?

  在古时候,能当上官的人基本上都不缺钱。

  一般来说,一个人能当上官,基本有这么几种途径。

image.png

  第一就是通过科举考试,但众所周知,科举入围难度极大,如果一个人想要考上,那基本上从小就得脱产读书,这就需要家里给予他最大的支持,不光是吃穿用度,还有和同辈学友和长辈师友之间的交际费用,更重要的是,科举是要打持久战的,也许大半辈子过去了你才考上进士,所以家里还要准备好结婚的钱。如果家里条件不行,就只能是半工半读,或是半耕半读,考生的精力达不到,就更难考上。

image.png

  第二就是通过捐纳的方式当官,说通俗点就是买官。一般说来,国家遇有重大灾荒、战争之时,需要用钱,但囊中羞涩,就只能拿出一些不大不小的官职,卖给那些想做官的人,用以筹集资金。一般来说,愿意去买官的人要么是大半辈子科举考不上的老童生,要么就是身份低下的商人,而这两类人最不缺的就是钱。

  第三就是通过恩荫去当官。皇帝加恩给那些于国有功的人,让他们的子孙后代可以入仕,或是在入仕的过程中享受特殊待遇。这个往好听了说是恩荫,说不好听的就是拼。既然有可拼,那怎么能没钱呢

  所以,那些有官可当的人,他们即便辞官回乡了,也不愁吃穿,说不好人家赋闲以后的生活当官还要滋润呢。当然了,寒门逆袭当官的例子在中国古时候也有,一般来讲,就算他们清廉如水,也足够在家乡买房置地的了,基本上不可能出现辞官回乡还没有生活来源的人。

  不过,动不动就辞官回乡,这个在中国古时候倒是不常见。在古时候,除了被皇帝罢官这种被动丢官的情况之外,一般来说,主动辞官的情况也就是两种,一种是丁忧,一种就是厌恶官场黑暗,为避祸而辞官。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