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到底为什么坚持不懈的要北伐?他北伐的目的是什么?
说到诸葛亮,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全国人民都被《三国演义》误导了,诸葛亮根本没那么厉害。他从来就不是一个军事家,但是是一个十足的政客。从他躬耕于南阳,就是审时度势,曹强大,他为什么不投?因为曹手下谋士如云,而且个个他强。孙权是当时唯一对对抗曹的的,他为什么也不去?最后,他等来了刘备。刘备请他出山时,如丧家之,没有任何根据地。从他联吴抗曹的策略就可以看出,他是个政客,玩的是投机生意。三国时期,谋臣地位本来就不高,武将文官要高。
看曹魏,孙吴,都是武将掌权。只有在蜀国,硬是给他玩出了丞相。其中过程,大家慢慢体会,细思极恐。一开始,关羽张飞并不喜欢诸葛亮,一直看不起他,这当然与个性有关,但也有当时环境有关。关羽的死与诸葛不无关系,限于篇幅,不作细说。然后蜀吴绝交,刘备亲征。按理说,如果诸葛用兵如神,谋略无双,应该要跟刘备去的,他却留在后方发展经济?这明摆是让刘备去千里送人头。纵观整个蜀国,刘备一死,诸葛的势力再无人制衡。
于是,他的目的达到了,好好的三分天下的局势,变成了吴魏两强,蜀国只苦守一省。相信大家都清楚司马懿的心思了,就是养冦自重,同样,诸葛也很清楚。只要不打仗,他就不能压制四川的本地势力。所以才十一次北伐(三国志是记载十一次)。四川其实是个很好的地方,有成都平原这个粮仓,还有巴蜀男儿骁勇战。一手好牌,硬是给他打输了。前有古人刘邦,举巴蜀之力而与项羽争霸。可人家是厚积薄发,等到力量强大了,暗渡陈仓,就没再退回去。诸葛呢?
跟中原打消耗战,怎么耗得起?所以说诸葛愧称武侯,给张良等人提鞋都不配。回头再说他的手腕,假北伐之名,架空皇帝,清除异己,断专行。这明明是臣所为。却给三国演义写成功臣,忠臣。虽然说历史不可能回头看,当时以蜀国之力想逐鹿中原,只有休养生息,坐观虎斗。蜀国易守难攻,但是吴国就不一样了,魏国无时不刻不想攻吴而一天下,所以就应当挑起吴去北伐,或者魏去南渡,等两家打得差不多了,养精蓄锐,一举灭掉一家,坐收渔利。
诸葛亮是个能力极强的人却不是一个好领导,一个好领导是于用人的,连刘备都提醒诸葛亮马谡这个人言谈浮夸实力才能不行,要多考察。失掉街亭等于前功尽弃…这么重要的怎么不派稳妥的,哪怕派魏延也不会轻易失掉,诸葛亮对魏延总是提防着…而且诸葛之后除了姜维也没什么人可用了,所以诸葛亮作为蜀汉实际军政掌权者,没有培养吸纳储备人才,不用人、用人不察是诸葛亮的软肋吧。
第一,受先帝所托光复汉室,纵使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也要赌,刘备就曾经在汉中击败过夏侯和曹。
第二,主动进攻是怕曹魏休养生息,毕竟对手是己方高出好几个档次。跟对方耗不起。掳掠对方人口来建立缓冲区。
第三,通过北伐来确立自己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权力抓的稳,能够任用荆州派的各位同仁。通过先帝遗诏能暂时压住所有人的反对。
时间不等人啊!刘禅曾问过诸葛亮:相父,曹魏不曾打我们蜀,我们蜀汉为何老是去打人家呢?诸葛亮语重心长的回答,大意是:陛下啊,自古偏安一隅者未有不亡者,蜀虽有山川之险,可保二十年无虞!但二十年之后呢,蜀汉地狭,彼时曹魏壮大,蜀还能自保吗?显然,一语中的!曹魏的地方大!也要留守呀!全部调前线!钱粮怎么办!诸葛亮知道精兵可以以一敌十!加上他对自己军队训练,阵法!自信二军正面对战!有八方把握稳赢对方!加上蜀汉内部争斗!一隅偏安迟早被人吞了!上了战场的战士与和平时期战斗力不是正的!所以人数在他眼生不成问题!他必须趁年青收中原也怕后继无人!都不想打战呢!所以收了姜维很高兴!好战份子1対收复汉室有理想!不像文官偏安一隅。
学刘邦呢,当年刘邦就是从蜀地暗度陈仓拿下秦王章邯,进一步楚汉相争取得天下。只是情况不同了,刘邦时中原各诸侯王混战,有机可乘。诸葛亮时魏国内部一,王权稳定,国力强盛,蜀国穷兵黩武,自取首亡。其实诸葛亮不断北伐,也有对刘禅平庸的担忧,试想,诸葛亮何尝不想安享平安?但诸葛亮在世,或许蜀汉可以平安无忧,苟延残喘,但诸葛亮死后呢?以刘禅的平庸,能支撑魏吴的夹击吗?假使诸葛亮不北伐,很可能是诸葛亮死,蜀国立刻被灭亡。
一个国家的实力入何是一回事,是采取战略进攻还是战略守势,要看一国的头人的智慧。宋朝军事力量并不弱,但是采取的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当今的以色列国小,但是采取的极极进攻的国防政策。当下的我国综合实力排世界前五,但是采取的是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当然,这个极极防御性的国防政策是对是错还要千百年后历史学家去评价。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