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秀才身份到底是怎么样的存在?地位如何呢?

  在名著《儒林外史》里,范进中举是最有名的桥段了。这段剧情说的是,范进考了几十年都没中过举人,后来他到了头发都白了之时却意外中了举,结果他一高兴喜疯了。从他中举后的反应我们就可看出举人对他来说似乎非常重要,那么古时候的秀才、举人等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学历呢?

image.png

  古人云:“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隋以后,我国一直以科举制来作为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而我们所熟悉的状元就是那里面的第1人了。不过状元只有1个,考生却有千千万,所以不是每个人都可爬到那么高的位置。

  像秀才、举人、进士等也是有学历在身的文化人,他们也有着各自对应的福利。《礼记》上把才能优秀的人叫为“秀才”。在《史记》上就把才华出众的贾生叫做秀才。隋以前,当时的朝廷流行地方推荐人才的选官方法,而那些人才就叫为“秀才”。

  东汉时,为了避讳刘秀的名字,所以把秀才改叫“茂才”。但时期都还把有才学的人叫“秀才”。到了唐代,科举制已得到普及,而秀才就是其中的1个考试科目。960年,赵匡胤建立了宋朝。宋继续沿用科举制,而秀才变得门槛有点高了。

  宋代时,只有通过了地方考试的人才有资格算秀才。到了明清时,考个秀才就更难了。明清2代时,只有过了州、县的道学考试这道关卡的人才叫童生,而这个童生才有资格去考秀才,但也要1年才能考1次。要知道,明清时的童生也不好考,有人从20考到了70都没过,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

  明清之际,秀才不能直接为官,但却是做官必须经过的1道关,这样才有资格去参加乡试、会试、殿试,同时还有免税、免徭役、见官不跪等福利特权。不过在明清的历史上,有2次朱元璋直接提拔了秀才做了官:1371年,提拔丁士梅做了苏州知府;1382年,直接曾泰命为尚书。

image.png

  数据显示,清末的秀才约有50万人;而中国的毕业博士约有80万左右。综合来看的话,古时候考秀才与今天考个博士难度类似。1995年,109岁的张任天于杭州病故,而他就是中国的最后1位秀才。古时候,清末秀才占全国的人口万分之一,而1年的录取率低到了百万分之一。

  不过大家为了能摆脱残酷的现状而拼命去考试,这也是封建王朝的1种奇景了。也正因如此,今天的电视把秀才给描述成“”一样,其实是文艺夸张,大家别被误导了。你想那些秀才的那么呆怎么可能会考试过关呢!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