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皓是个怎样的宦官?他的罪状有什么?

  说到黄皓,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在提到姜维的时候,他曾经不得已在沓中屯田避祸,而这不得已,就是朝中宦官黄皓的干扰。原本姜维是想直接了黄皓,却被正制止,无奈之下外出。那么就不得不让人好奇了,能够让姜维都退避三舍的黄皓,到底是怎样一个宦官?宦官祸乱朝政的事情历史上的确不少,但是这些究竟是事实,还是后人为了推脱而想出来的说辞呢?

image.png

  原文:维本羁旅讬国,累年攻战,功绩不立,而宦官黄皓等弄权於内,右大将军阎宇与皓协,而皓阴欲废维树宇。维亦疑之。故自危惧,不复还成都。——《三国志·姜维传》

  译文:姜维本是托身异国羁旅他乡,连年攻战未立功绩,而宦官黄皓等在朝廷玩弄权术,右大将军阎宇与黄皓狼狈一气,黄皓阴谋废除姜维代之以阎宇。姜维也怀疑黄皓,故自己颇感危惧,不再返还成都。

  一般认为,这个名叫黄皓的是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这种论调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国家灭亡,皇帝没错,文官没错,武将没错,就是天生的背锅侠,谁让他们少了点东西呢?平心而论,蜀汉的灭亡,的确有黄皓的因素,但这是一个很大很复杂的问题,黄皓这小身板还扛不起这么大的责任。

  黄皓的罪状有哪些呢?查遍《三国志》,无非三条。

  第一,。《后主传》《董允传》《陈祗传》里都说了,黄皓在被压制了很多年之后,终于掌握朝政。一个当政,不管好坏,这就是罪状。

  第二,拉帮结派,排挤忠臣。黄皓把握政事之后,和陈祗、阎宇内外呼应,让诸葛瞻保持沉默,先后排挤了刘禅的弟弟刘永、樊建、罗宪、姜维等人。最牛的就是姜维曾经要求处死黄皓,被刘禅拒绝之后,自请屯田,不敢回成都,生怕被黄皓陷害。

  第三,自作主张,隐瞒关键军事问题。我们知道,蜀国的灭亡是从邓艾奇袭直接导致的。事实上,姜维已经意识到防线中的漏洞,上了一份奏章,“闻锺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然而,黄皓算命得出魏国不会进攻的结论,把这份关键的军事部署请求压了下来,刘禅压根没就看见。

  黄皓的人生轨迹至少和四个人有关。第一个当然是刘禅。刘禅这个皇帝其实当得很憋屈,从诸葛亮开始,一帮大臣就拿着先帝遗志说事,压力山大。只有和黄皓在一起的时候,刘禅才会放松下来,面对黄皓的迎合,刘禅才能体会到当皇帝的乐趣,所以,刘禅才会信任黄皓,重用黄皓。

image.png

  第二个是董允。作为诸葛亮指定的人,董允接替了诸葛亮的责任,“上则正色匡主,下则数责於皓”,在董允的威势之下,别说黄皓,就连刘禅也不敢炸翅。在董允的刻意压制下,“终允之世,皓位不过黄门丞”,一个陪着皇帝玩乐的小罢了。

  第三个是陈祗。陈祗董允之后,不但放松了对黄皓的,而且和他勾结起来,把持朝政。

  第四个是姜维。姜维继承诸葛亮的遗志,连年发动对曹魏的北伐,以图恢复汉室。他认识到黄皓的危害性,上书要求处死黄皓,没有如愿,因为朝廷里黄皓的势力很大,姜维担心遭到报复,不敢呆在朝廷,自请屯田,连成都不敢回。

  开始给黄皓鸣不平。黄皓是刘禅身边的亲信,服侍刘阿斗是本职工作,迎合奉承是应有之义。刘禅压力大,黄皓想方设法为刘禅解压,似乎没什么错。黄皓,貌似也没有造成太糟糕的后果。《三国演义》第113回和第115回,将姜维在两次战斗中处于优势却最终退败直接归罪于黄皓的谗言。但《三国演义》不是历史。

  至于说拉帮结派,即使诸葛亮在世的时候,益州本土派和外来派就一直在不停的明争暗斗中,之后,北伐派和休养生息派同样吵得不可开交。斗争,文臣武将可以做,为什么不可以?只有隐瞒奏章一事造成的后果较严重,但是,换个思路想一下,即使没有阴平小道的奇袭,蜀国就能保住吗?未必吧!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刘禅投降的时候,蜀国只有28万户,94万人,军队却有10万,官吏也有4万人。平均不到三户要负担一个兵,七户要负担一个吏,老百姓早就不堪重负,国家也在崩溃的边缘了。再看看刘备进川之前,《后汉书·郡国志》载,东汉后期,巴蜀有117万5千余户,522万4千余人,汉末战乱,由于地理因素,这里未遭,中原大批人户流入益州,所以庞说:“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

  从刘备入川到刘禅投降,差不多50年的时间,人口缩水八成。这种情况下,连生存都成问题,北伐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说,蜀汉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黄皓的罪过没那么大。

image.png

  有一种论点说,刘禅是正的聪明人。他知道事不可为,就果断投降,在自己享受人生的同时,还避免了老百姓进一步遭受战争的苦难。从这个角度来说,黄皓所作所为又何尝不是顺水推舟呢?史书中说,邓艾打下成都之后,听说黄皓是个臣,想处死他,但黄皓金钱开道,终于让邓艾网开一面。

  刘禅虽然“乐不思蜀”,曹魏方面终究不会把这么一个亲信放在刘禅身边。所以,黄皓后来的结局也就此成了一个谜。还是演义里较干脆。第119回,刘禅迁到洛阳,司马昭因为黄皓祸国殃民,将他凌迟处死,给黄皓的命运画上了句号。

  三国时期是史的低潮期,黄皓算是最有名的一个了。既然最有名,当然就要背黑锅。历史一直都是这样。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