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曾经想要起兵攻打本,刘伯温是如何劝他的?

  刘伯温的故事大家的了解吗?今天为什么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朱元璋能够成为皇帝的经历,可也算得上是一段传奇故事了,原本只是一介平民的他,借助元朝末年的农民,一步一步从一个不起眼的农民,坐到了最终的至尊之位。明朝建立之后,他曾经因为本对待明朝的态度问题,想要起兵攻打本,然而都被刘伯温劝阻了,那么,为什么刘伯温要阻止朱元璋?他又是怎样对朱元璋说的,是如何阻止朱元璋的呢?

image.png

  在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就开始派使者带着国书去了周边的番邦本、、、占城四国,目的有两个,第一就是告诉他们这几个国家的治者,现在中国之地是大明当国,元朝已经完蛋了。让他们俯首称臣,将来磕头别磕错了人。第二就是去探查这些四夷有没有可能帮助元朝余孽。

  使者去了这四个国家后,,和占城都还不错,只有出现情况了。当时本处于南北朝时期,明朝使者以杨载为主使的使团见到的是南朝的怀良亲王。此人是后醍醐天皇的皇子,性格残暴,作战勇猛,反过来说就是个大老粗。

  而朱元璋对于本人非常蔑视,加之当时南北朝时期本浪人都跑到中原王朝这当,让朱元璋非常不高兴。因此老朱的国书写的非常不客气。下面给大家摘录一段:

  “圣旨到,如臣则奉表来庭,不臣则修兵自固,永安境土,以应天休,如必为寇盗,朕当命舟师,扬帆诸岛,捕绝其徒,直抵其国,缚其王,岂不代天伐不仁者哉,惟王图之。”

image.png

  这段话大意就是,你们本要么认我大明当宗主国,要么就整军备战等着挨揍。要是不知悔改,非要当,就等着我们过去吧!这段话说的非常不客气,怀良亲王本就是粗人,一怒之下把杨载给揍了,还了使者。

  朱元璋得知这件事情后愤怒值爆棚,此时刘伯温出场,第一次劝朱元璋。他说此时国家初定,老百姓刚过安生子。国力不足啊!况且兵凶战危,没有必胜的道理,如果重蹈元朝伐本的覆辙,岂不是大损国力!朱元璋虽然生气,但是一代雄主,他并不蠢,明白现在不是伐本的好时机,便了下来。

  等到第二年,老朱再次写了国书给本人。好死不死,还是南朝这个怀良亲王收到国书。也就是说老朱的国书一直没有送对人。更悲催的是,此次的使臣姓赵。怀良亲王认为这次的使臣是元朝赵良弼后人,非常生气,上来就要。要不说小鬼子脑子有病呢!你先分出来谁是谁啊!

image.png

  这个姓赵的使臣好一通解释后,怀良亲王才明白怎么回事,打开国书一看,是这么写的:

  蠢尔倭夷,出没海滨为寇,已尝遣人往问,久而不答,朕疑王使之故扰我民。今中国奠安,猛将无用武之地,智士无所施其谋,二十年鏖战,精锐饱食,终投石超距。方将整饬巨舟,致罚于尔邦,俄闻被寇者来归,始知前之寇非王之意,乃命有司,暂停造舟之役。

  怎么说呢,老朱还是不拿本人当人。怀良亲王也修书一封,是这么答的:

  臣闻陛下有兴战之策,小邦有御敌之图,论文有孔孟道德之文章,论武有孙吴韬略之兵法。又闻陛下选股肱之将,起竭力之兵,来侵臣境。水泽之地,山海之州,是以水来土掩,将至兵迎,岂肯跪涂而奉之乎!顺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相逢贺兰山前,聊以博戏,有何惧哉!若君胜臣负,君亦不武;若臣胜君负,反贻小邦之羞。

  自古讲和为上,罢战为强;免生灵之涂炭,救黎庶之艰辛。年年进奉于上国,岁岁称臣为弱倭。今遣使臣答黑麻,敬诣丹墀。臣诚惶诚恐稽首顿首,谨具表以闻。

image.png

  这段文字写的确实文采斐然,但是,我一直不明白,第一段怀良亲王还在吹嘘自己有何惧哉,怎么到第二段就惶恐,就稽首了呢?老朱接到这信后,再次炸毛。此时刘伯温又出现了,他并没有如第一次一样劝说朱元璋放弃,而是上书说西北不平,婉的表示,现在咱们还是消停为上,本人留给后人吧。

  这就是刘伯温第二次劝朱元璋的过程。不过,网上有很多人认为,刘伯温如果不劝朱元璋,没准以老朱的能力,加上南北朝时期本的,还能一战灭了本呢!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