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只有五次北伐,为什么却说是ldquo;六出祁山rdquo;呢?
后世给诸葛亮的评价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短短八个字足以让世人看到诸葛亮一生为人臣子的恪尽职守,恪守本分,乾隆帝评价他:”诸葛孔明为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约其生平,亦曰公忠二字而已。公故无我,忠故无私,无我无私,然后志气清明而经纶中理。“在群雄辈出的三国时代,诸葛亮跻身于第一阶梯,在数千年时光里,没有人的“公忠”可以与之相提并论,多的更是趁着新帝年幼而篡权夺位的权臣。
当年关羽败走麦城,刘备不顾诸葛亮等群臣的反对,坚决要为之报仇而亲自率军伐吴,可惜在夺回荆州的途中被打败,撤退到永安,次年刘备病重,自知时不长,所以便召诸葛亮到来永安好托付身后事。其实诸葛亮完全由为人君主的能力,只看他愿不愿意做,刘备心中自然也清楚,而且他还知道诸葛亮不会篡权夺位,但心眼多的刘备还是嘱咐了诸葛亮一句话,#39;#39;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39;#39;
意思便是你的才能为曹丕的是被,一定是处理好国家大事,如果刘禅“孺子可教也”,那九辅佐他,若他是块“朽木”,那先生就可取而代之,这句话看似让诸葛亮自行抉择,实则让诸葛亮受之有愧,原来先主对他如此放心和信任,诸葛亮乃一代贤臣,后定然会尽心竭力地辅佐刘禅,哪怕刘禅是“扶不起来的阿斗”。事实证明也的确如此,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为了不辜负先主的期望,誓要让蜀国立足于中原,实现一天下。
诸葛亮先是平定了因刘备逝世而四起的叛乱,后又浩浩荡荡地率军南征,深入不毛之地讨伐雍闿、孟获,诸葛亮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攻心为主,先打败雍闿军,再七擒七纵孟获,至秋天平定所有乱事。如此蜀国获得了大量的资源,又休养生息了几年,增强军队实力,这一切都在诸葛亮的谋划之中,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北伐曹魏,因为刘备的亡故,三国鼎立的局面实则成为孙吴和曹魏两方政权的对峙,这才他们对蜀汉的警惕稍微放松了些。
公元226年,曹丕病死,曹睿即位,此时魏廷重新注意到了位于汉中的诸葛亮,意欲出兵讨伐,但作战计划未能一,诸葛亮听闻曹魏朝廷上发生的事之后,他敏锐地察觉到必须抓住眼前这个时机,趁着曹魏的关中、陇西等地军备松懈,而蜀军积攒了些实力,北伐曹魏。公元228年,流传千古的《出师表》诞生,自此诸葛亮开始了北伐大计,第一次北伐,赵云和诸葛亮分头作战,相后收复天水、南安、安定等郡,大败曹军,一时关中大震,硕果颇丰。但战场上的局势瞬息万变,马谡失街亭,赵云出兵不利,诸葛亮率军退回汉中。
第一次北伐,初期开了个好头,但很快曹魏就扭转了战局,关键点就是马谡丢失街亭,他率领的三万大军损失惨重,只剩几千人,蜀汉军队的粮道断绝,还有列柳城也有高翔的一万大军,魏延在旁从中策应的部队,这些损失加起来超过五万,诸葛亮总共才带了十二万军队出来,最终折半而返,不久以后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叛汉附魏。同年冬,诸葛亮第二次北伐,乘着陆逊在石亭打败曹休之机,出散关,包围陈仓,可惜二十多天没有打下来,曹方的援军也到了,诸葛亮只得退回汉中。
次年蜀汉进行第三次北伐,这次打下武都和阴平两郡,还击败了魏国援军,诸葛亮见好就收,率部回师,增强防守以面对魏军的进攻。公元231年,第四次北伐,蜀军包围了祁山,准备与魏军帅司马懿展开决战,但司马懿闭城不出,意欲耗光蜀军的粮,从而逼退诸葛亮的大军,还造谣诸葛亮称帝的谣言传回蜀国,诸葛亮只得班师回朝。第五次出祁山,诸葛亮率领十万大军在五丈原扎营,这次出征,诸葛亮的身体积劳成疾,病情益严重,最终病逝五丈原。
大家经常听说的诸葛亮“六出祁山”,其实只有五次北伐,而正出兵祁山只有两次,还有一次是魏军进攻汉中,诸葛亮做出反击,所以才会有“六出祁山”的说法。
这五次北伐,败多胜少,给了蜀国沉重的打击,蜀汉阵营中的五虎大将只剩一个,赵云也因病去世,马谡已被诸葛亮挥泪斩首,还有两位大将张休和李盛,一共损失了十一位军中将领,中级将领更是损失了七十多人,积攒了多年的人才基本都挥霍一空,此后蜀汉再无机会取胜。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