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除了灭了韩赵魏楚燕齐这六个国家外,还歼灭了什么诸侯国?
对秦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秦灭六国之战,是指战国末期七大诸侯国之一中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秦国进行消灭其它六个诸侯国、完成一天下目标的战争。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铲除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等势力,开始执掌秦国大权。秦王政在李斯、尉缭等人的协助下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的策略。具体的措施是: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自公元前230年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结束,秦国陆续消灭了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这六国,从而建立了秦朝。那么,问题来了,战国时期,秦国除了剪灭六国,还消灭了哪些诸侯国?
一、东周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古时候历史上的朝代。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后,三家分晋,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
周平王东迁以后,东周的管辖范围大减,形同小国,而春秋时共有140多个诸侯国。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和兼并,天子不能承担自己的责任,经常要向一些强大的诸侯求助。在这情况下,强大的诸侯便自居霸主,如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霸主。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发生子带之乱,周襄王不能平,求救于晋文公,文公诛叔带,遂为伯而得河内地。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襄王为晋文公所迫,于河阳践土会盟。
周考王时,国势益弱,分为东周国和西周国。在战国时期,东周王室曾经试图联合魏国、韩国等诸侯国,以此遏制秦国的扩张势头,再加上东周的地理位置较中原,这促使秦国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秦国借道东周攻打韩国,周人两边都不敢得罪,左右为难。东周国与西周国位于诸强国之间,不能同心协力,反而彼此攻。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国为秦国所灭,同年周赧王病死,周亡。七年后,东周国亦为秦所灭。由此,对于东周王室的疆域,大部分都被秦国攻占了。在消灭东周之后,秦国大军可以直接威胁到魏国、韩国等诸侯国的腹地。而这,自然对秦灭六国之战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义渠国
义渠国指春秋战国时期,义渠戎在今甘肃、陕西和宁夏一带建立的国家。据《后汉书·西羌列传》概述:“及平王之末,周遂陵迟,戎逼诸夏。自陇山以东,及乎伊洛,往往有戎。于是渭首有狄獠圭冀之戎,泾北有义渠之戎,洛川有大荔之戎,渭南有骊戎,伊、洛间有杨拒、泉皋之戎。”
公元前444年,秦伐义渠,“执其君以归”。义渠战败后,吸取教训,厉兵秣马,通过14年时间的养精蓄锐,于公元前430年(秦躁公十三年),倾全力攻秦,从泾北直打到渭南,不但收复了过去的失地,而且把疆域扩大到20万平方公里。它的地域东达陕北,北到河套,西至陇西,南达渭水。此后数十年内,是义渠国最强大的时期。
公元前318年,义渠趁中原诸国混战,背叛秦国,朝贡于魏。魏国公孙衍动员赵、韩、燕、楚四国与魏联合攻秦。大战当前,秦以“锦绣千匹、百名”拉拢义渠,义渠拒之,并趁势起兵伐秦,“大败秦人李帛之下。”这一重创,减缓了秦国东进的步伐,不得不把战略重心重新转向义渠国。
公元前314年,秦调集重兵从东、西、南三面入侵义渠,先后夺得25座城池,使义渠国疆域大大缩小,实力锐减。直至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宣太后诱义渠王于甘泉宫”,接着发兵灭了义渠,在该旧地置北地、陇西。北地郡治义渠县。对此,在笔者看来,义渠国和中山国、宋国等诸侯国一样,都是战国七雄之外较强大的诸侯国。当然,因为地理位置上不在中原地区,义渠国没有那么高的知名度。不过,在战国中期,义渠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秦国,促使秦国不得不先消灭义渠国,然后再蚕食山东六国的疆域。
三、巴国
巴国,周朝时期位处今西南、长江上游地区的一个姬姓的周王族诸侯国,子爵。众所周知,在周朝时期,姬姓诸侯国数量众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晋国、鲁国、郑国、卫国、燕国等诸侯国,都是姬姓诸侯国。
西周时期,巴国都城在巫山。春秋时期,巴国和楚国之间战争频繁,巴国多次被击败,都城多次向西迁移。战国时期疆域“其地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及黔涪。”其疆域之辽阔,概括了四川盆地东部、湖北恩施等地区。
战国中期,张仪强烈要求秦惠文王攻下巴国未允,次年八月得到芈八子(后来的宣太后)支持,于公元前316年攻克全境。同年,将巴国君臣掳往咸阳。秦惠文王派张仪在江州(今重庆市渝中区)筑城,设置巴郡,把巴地纳入了秦国的郡县体制。巴国形成于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初期,灭亡于公元前316年的战国中期,约有800年历史。对此,在笔者看来,秦国在攻占巴国的疆域后,有助于之后攻打楚国,也即巴国和楚国一样,都位于长江流域。
四、蜀国
在中国古时候历史上,存在多个以“蜀”为名的势力,如三国时期的蜀汉,五代十国时期的前蜀、后蜀等。与此相对应的是,对于周朝时期的蜀国,则可以称之为最早以“蜀”为名的国家。商周春秋时期,古蜀国的疆域北达汉中,南至南中,东至鄂西清江。战国时期,蜀国向北保有汉中,向南深入西南夷,向东据有嘉陵江以东地区,成为西南地区的大国。
公元前316年10月,秦国派遣大军消灭蜀国,贬蜀国为蜀侯国,任命陈庄出任蜀国相国。秦国吞并蜀国以后,更加富庶和强盛而轻视周围各国。
秦惠文王十四年(前311年),蜀相陈庄死蜀侯。秦武王元年,公元前310年,甘茂诛陈庄。秦昭襄王六年(前301年),秦国公子嬴恽因难以管教,被流放蜀国任蜀地郡守,秦昭襄王令:“三年不得返秦!”同年,公子辉在蜀地起兵叛秦,秦国名将司马错奉命讨伐叛军。诛嬴辉及其羽二十七人,平定了蜀地叛乱。在此基础上,蜀国号被废除,正式划入秦国的郡县制体系。对此,在笔者看来,在战国时期,秦国吞并巴国和蜀国,增强了自身的整体实力,如蜀国的成都平原,就成为秦国的重要粮仓。而这,自然有助于秦灭六国之战的推进。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