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是如何取得秦国百姓的信任的?他做了什么?
秦国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公元前356年到公元前350年,秦国进行了两次变法,虽然变法其余六国晚,但是最后还是完成了变革,这次变法是秦国一次极其重要的变革,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次成功的变革。变法之前,秦国一直被山东六国嘲讽为“夷狄”,变法后,秦惠文王合纵连横,秦昭襄王远交近攻,最终秦始皇一扫八荒,一天下,成为千古一帝。
历代变法,最大的阻力就是旧势力的阻挠,为了推行变法,最重要的事是为了取得民众的信任,为了让民众相信秦国变法是的,商鞅在国都栎阳的南门立下一根木桩,并在旁边粘贴告示,只要有人把木桩子从南门搬到北门,就赏赐这个人一百金作为奖励。一百金,在当时的秦国,可以算得上一笔巨款了,不但可以改生活,更能够在当时拥有好一点的地位。
但是这么简单的事,却给了这么高的报酬,在场的人众说纷纭,也不知道官府的葫芦里在卖什么药,都不敢上前去尝试。官府不给钱都是小事,但如果因为做了这个事而丢失性命,就极大的划不着。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个穿着破烂的少年决定尝试一下,但是旁边的人都在极力的劝说他,防止他做不到后就丢掉性命,但是少年还是走到木桩的旁边,二话不说的就将木桩子抗了起来,这是商鞅变法中让民众信任官府的一件事,也让秦国的民众知道,他要把变法做到,这让当时的民众都看到了希望。
这个少年将木头扛到终点后,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商鞅,果按照允诺,赐给少年一百金,一时间,不仅商鞅名声大噪,还让民众和官府之间的信任更加的坚固,让百姓知道,官府确实是言而有信,而且只要跟着官府一起变法,人人都能过上好子。就这样,商鞅仅仅用了一根木头,就成功为艰难的变法打开一个口子。
根据小说《大秦帝国》的演义,这个名叫山甲的少年,后来还参加了商鞅秘密训练的军队,在战场上立下不少的功劳,而且他对地形都较熟悉,所以很快就得到了重用,在参军不久就成为军队中的千夫长,在军队,他结合自己在底层生活的经验,发明了一种奇怪的兵器,在通过试用之后,发现效果很好,就给全军队的人配备了,一件兵器大大的提升了秦队的战斗力,最后是通过这种兵器将魏国的骑兵收拾得苦不堪言。山甲最终也算得上是一个成功的人,而且当时的千夫长不单单是一种官职,还是一种荣耀,山甲算是那个时代最典型的逆袭人物了
少年得到了一百金,那些不敢尝试的人也都后悔,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一件事,商鞅就取得了秦国民众的信任。信任,就是这样的简单。商鞅变法的成功,不单单为秦国一六国做好基础,也给了很多人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要建立的就是信任关系,作为领导者,只有树立信任威信,才能在做大事业中迈出关键的第一步。试想一下,如果那个少年将木桩扛到终点,商鞅并没有给他赏金或者只给一半,那么此事也只会沦为笑谈,百姓笑过之后,该干嘛嘛了,那么官府依旧在百信心中威信平平,商鞅所说的变法也就沦为少年徙木般的笑谈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