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夏商帝王取名的规律探索夏朝是否的存在?
下面由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夏朝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
中西方考古的重要区别在于,西方考古是发现历史,中国考古是证明历史。原因很简单,相于西方历史,中国历史记载完、丰富、成体系,从三皇五帝到宋元明清,几乎都一一记录在册,考古主要是证实一些历史,尤其是夏朝的存在。
作为中国第一个王朝,文献记载了不少夏朝的事迹,但在考古上没有一个得到百分百的证实。大名鼎鼎的二里头遗址,准确地说只是疑似夏墟。记载大禹功绩的遂公盨,并没有证实夏朝与大禹的关系,大禹是不是夏朝的奠基人也不能百分百肯定。最为诡异的是甲骨文,作为推翻夏朝治的商朝的文献,迄今为止解读出来的甲骨文卜辞中,竟然没有一丝以“夏”命名的政权的文字证据,祭祀商汤时竟然没有摆显汤武的功绩。总之,史书上有夏,考古上仿佛无夏。
那么,夏朝究竟存不存在呢?从夏商帝王的起名规律来看,两个王朝呈现出传承性与发展性,因而可以佐证夏朝的存在。
甲骨文出现之前,西方学者与一些中国学者质疑商朝的存在,但甲骨文横空出世,有力地证明了商朝的存在。更为重要的是,《史记》中的商朝帝王世系,与甲骨文的几乎一致,由此也可以推断《史记》中的夏朝帝王世系应该也是可信的。粗略地虚构一个王朝很容易,但得像夏朝这样,连帝王世系都明明白白,且夏商帝王取名方式还具有发展性、传承性,那么再说夏朝是虚构王朝就怎么都不合逻辑了。
以夏商帝王起名规律来看,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与“名制”息息相关,即前一个字是区别字,后一个字是“十干字中某个字”。
相传,天上有十个太阳,它们的名字分别叫“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每天有一个太阳出现在人间,十天干轮流使用,犹如如今的七天为一周,于是哪一天出生,就在名字上使用哪一个字,如在甲出生的有大甲、阳甲,乙出生的天乙、武乙,丁出生的有武丁、沃丁等,这种起名方式叫“名制”。
根据《史记》记载,大禹的姓名叫姒文命,禅位于功臣伯益,但最终被夏启夺取王位,自夏启开始至夏桀结束,夏朝一共出现16个帝王:1、启——2、太康——3、仲康——4、相——5、少康——6、予——7、槐(芬)——8、芒(荒)——9、泄(世)——10、不降——11、扃(局、禺)——12、胤甲——13、孔甲——14、皋(吴、皋苟)——15、发(发惠)——16、履癸(桀)。
古文字学家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中指出太康、仲康、少康实际就是大庚、中庚、少庚,加上后期胤甲、孔甲、履癸几位帝王,因此夏朝至少有六位帝王采用名制起名。
可见,夏朝初期名制开始出现,少康复国之后或改用起名方式,直到12代胤甲时又恢复了过来。巧合的是,商人流行名制的时间,与夏朝使用名制的时间上错位吻合。
到了商朝时期,名制变得非常完、非常流行,上至帝王,下至平民,还包括女性,都使用名制取名。
自商汤开始至商纣结束,商朝一共出现31个帝王(见下图)。透过下图可知,与夏朝不同的是,自商人祖先王亥之后,首领或帝王一律都采取名制,于是出现了祖辛、太丁、外丙、仲壬等奇奇怪怪的名字。商朝创建者商汤又称天乙,殷墟甲骨文中称他为成、唐、大乙,宗周甲骨与西周金文称他为成唐。
需要说明的是,甲骨文中,辛字代表刑具、处罚之意,纣王之所以又名帝辛,不是在名字上自虐,而是商朝起名规律的缘故。
不仅是商朝帝王或大贵族,一些普通贵族乃至平民也普遍使用名制,如青铜器上的“父丁鼎”、“虎父丁爵”、“鱼父丙爵”。还有一些女性也以天干取名,如武丁的配偶有“妣辛”、“妣癸”、“妣戊”三位,其中“妣辛”就是中华第一女帅妇好。
可见,夏商在取名上呈现出了传承性与发展性,夏朝还没有固定取名方式,只是出现了名制,而到商朝全面流行,显然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从出现到流行、从简陋到完。
与此同时,夏人商人流行名制的时间上,又惊人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两者出现互相影响的局面。《史记》记载,商人始祖姓名叫子契,子为姓,契为名,是帝喾与简狄之子、帝尧异母弟,年龄大约大禹大一些。夏初出现名制后百余年,商人大约传承到第八代(兄终弟及算一代)时开始确立名制,反过来商人流行名制后百余年,夏朝最后几位帝王也采用名制取名。
《殷本纪·索隐》引皇甫温说: “微字上甲,其母以甲生故也,商家生子以为名,盖自傲始。”商人第八代就是上甲微,生于甲,以此取名,自上甲微开始,商人就一直采取名制。
周朝出现之后,虽然舍弃名制,但名字开始变得复杂了,除了名字之外,又产生了字、谥,并形成了一定的礼仪规范。因此,从夏商周人们取名来看,呈现出明显的发展过程,反映出事物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完成熟的发展规律。
从取名方式的互相影响上看,夏人、商人应该距离不会太远,由此才能互相影响。其实,以三千年前的交通能力,尧舜禹夏商的部落都应该相距不远,推测夏朝在海外、商朝是外来者等的言论都是胡扯,三千年前搞远征军或跨海登陆,简直是天方夜谭。
因此,从夏商帝王取名规律的传承性与发展性来看,夏朝在理论上必然存在,至于如今没能找到百分百确认夏朝的考古证据,只是可能还没有找到正确打开夏朝的钥匙罢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