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清朝著名的文学批评家,最后被斩首

  偌大的清朝,竟容不下金圣叹的一张嘴,实在是可怜可笑可悲。感兴趣的网友们和为什么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批评家,所谓批评家,就是看谁不舒服就要说两句的那种。文学批评家就是针对某些文学作品,指出缺陷,进行批评。

  《水浒传》、《西厢记》、《左传》等等都没能逃得过金圣叹的一双慧眼。别以为人家只是骂两句脏话,金圣叹可是把这些批评的话,都给编成了书。估摸着由于职业病的关系,所以金圣叹也养成了一副愤世嫉俗的习惯。

  也就是传说中的怼天怼地怼空气,如果生活在盛唐或者宋仁宗时期,可能金圣叹反倒会受到各种追捧。但是他生活在明末清初这么一个非常敏感的时期,这就注定了他的悲剧。

image.png

  一、哭庙案只是幌子,金圣叹死于对清廷的信任。

  早年金圣叹的作品传到了顺治皇帝跟前,顺治是个努力学习汉文化的皇帝,他一眼就看中了金圣叹的文章,称他为古文高手。

  这对金圣叹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不禁让金圣叹朝着北边磕了个头,以此感谢顺治皇帝对他的赏识。由此可见,金圣叹并不是骨子里反清的人,他只是觉得生不逢时,才能没有被当时的人发现而已。

  也正因为这件事,使得金圣叹对清廷,似乎多了一份好感。他甚至天地认为清廷要更加光明正大,会为老百姓着想。

  因此在顺治十八年的时候,吴县县令任维初为了收税鞭打老百姓,同时亏空漕粮的时候,金圣叹便联合一百多个读书人,一起到孔庙去哭丧。

  表面上是在哭顺治皇帝,实际上是在控诉任维初的暴行。与此同时他们还跑江苏巡抚朱国治那儿告了任维初一状,希望朱国治把任维初给办了。

  清初那些大官,还不都是蝇营狗苟的投降分子嘛!他们哪有什么良心可言呢?自然是少不了的。朱国治不仅没有惩治任维初,而且还抓了18个的读书人,其中就有金圣叹。

  朱国治对他们定下的罪名是倡乱抗税,惊动顺治帝的在天之灵。因此最终给金圣叹等18名士子全部判处斩刑。

  这就是著名的哭庙案,但是问题的根本不是哭庙这件事,而是金圣叹天地认为清廷可以为民做主。读了这么多书,岂不知时局的黑暗?看来的是白读了。

image.png

  二、金圣叹的皮,也是令人感慨。

  金圣叹不仅是个文学批评家,还是个非常皮的人。那么他到底有多皮呢?有关他的小故事实在是太多了。

  1、嘲讽舅舅钱谦益

  著名文人钱谦益,本来在南明弘光朝,担任礼部尚书。但是清军一来,这哥们就带着文武百官出城迎接清军了。

  此前他的小妾柳如是,曾拉着他一起,打算跳河殉国。可是钱谦益刚把脚伸到水里,立刻哆嗦了一下抽了回来,表示:水太凉,不能下。

  气得柳如是拔腿就要跳河,结果被钱谦益一把抱住才救了回来。此后钱谦益作为南方文人领袖之一,带头剃发降清,成为了清朝的礼部侍郎。

  值得一提的是,钱谦益就是金圣叹的亲舅舅。有这么一层关系,按道理钱谦益应该会救一下自己的外甥吧?但是钱谦益丝毫没有提起过这件事,为啥呢?原来金圣叹早就和钱谦益闹掰了。

  当初钱谦益办寿辰,大家都知道金圣叹是才子,所以分封希望金圣叹写副对联恭贺钱侍郎。结果金圣叹嘿嘿一笑,表示献丑了,提笔写下:一个文官小花脸;三朝元老大臣。

  气得钱谦益浑身发抖,从此以后表示跟外甥金圣叹恩断义绝。金圣叹也表示无所谓,反倒是落得轻松,至少不用再跟这种三观不正的舅舅打交道了。

  2、给俩的诀别对联。

  金圣叹被送到法场以后,家里人来送行。一个个哭成了泪人,尤其是俩莲子和梨儿。金圣叹到了这个时候还是非常轻松。

  他甚至还想活跃一下法场的氛围,让砍头的气氛轻松一些。于是他对俩说:老最后给你们出一个对联,上联是莲子心中苦。

  俩一听哭得就更惨了,显然活跃气氛失败了。金圣叹只好叹息了一声,自己说出了下联:梨儿腹内酸。

  3、被砍了以后,还不忘皮一下。

  终于到了手起刀落的时候,金圣叹这个时候依旧还没有忘记笑一笑。结果一刀下去,金圣叹的脑袋出了好远。

  可是令人奇怪的是,金圣叹的两个耳朵里,分别出了两个小纸团。打开纸团一看,一张纸上写着“好”,另一张纸上写着“疼”。

  这可挺让人感到意外的,不少人不清楚什么叫做从容赴死,或许金圣叹已经达到了这种境界。

  三、金圣叹的悲剧,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清朝入关以后,最早执行的政策,其实还是相当不错的。他们努力适应汉文化,想要融入到这种文化氛围当中。

  但是后来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因为他们发现实在是很难融入这种文化氛围之中。于是各种压迫政策就出现了。

  金圣叹就是在这种压迫政策下丧生的,其实这就是一种文化的不自信。我的文化更先进,你无法追赶上,所以就刻意打压其发展,仅此而已。

  总结:但凡有点觉悟,金圣叹也应该别掺和进来。

  其实在明末清初那种大环境下,文人是不能随便发表自己的言论的。钱谦益好在还是金圣叹的舅舅,如果是陌生人,那金圣叹那个时候就会被拉出去砍了。

  既然知道大环境如此,为什么还要这么张狂呢?由此可见,金圣叹的聪明,只停留在书本知识上,对于时事他是一窍不通。

  他读书过目不忘,是个少年天才,长大以后又能批评各种文学作品。但是他对时局的敏感程度太低,结果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