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没有采纳ldquo;南北诸王子弟易封rdquo;的原因是什么?
众所周知,明建文帝是被削藩引出的“靖难之役”推翻的,彻底改变了明朝的历史。但鲜为人知的是,靖难之役爆发前,建文帝的忠良高巍曾经提出了一个明朝版的“推恩令”——“南北诸王子弟易封”。
“南北诸王子弟易封”的方案是让藩王与子弟分开居住,北方藩王的子弟住南方,南方藩王的子弟住
北方。这样一来,“分封而不锡土”的明朝藩王实际上就变成了朝廷的外派官员,藩王问题自然解决。
“南北诸王子弟易封”的厉害之处在于短时间内并不损害藩王的利益,很难激起“靖难之役”这样的叛乱,堪称明朝版“推恩令”。那么建文帝为什么没有采纳忠良之臣高巍提出的这个明朝版“推恩令”呢?接下来为什么小编就带来历史相,一起看看吧!
首先要说明的是,建文帝没有采纳“南北诸王子弟易封”的原因在史书中并没有明确记载,本鬼接下来的观点只是一家之言,大家姑妄听之。本鬼认为建文帝没有采纳“南北诸王子弟易封”有三个原因:
第一,“南北诸王子弟易封”在短时间保护了藩王的利益,而这恰恰是建文帝不能接受的。从后来一系列削藩措施和“靖难之役”时的决策能看出,建文帝此人“不讲武德”,想“偷袭”快速解决藩王问题。
第二,在西汉、西晋、明朝三个藩王问题较严重的大一朝代中,明朝藩王是实力最弱的。但从纸面数据上讲,任何一个明朝藩王都不具备单对抗朝廷的实力,因此建文帝并太不在乎藩王的反抗。
第三,高巍是辽州(今山西省县)人、还是武官(前军都督府左断事)出身。而建文帝最信任的大臣基本都是文官出身的南方人,如黄子澄(江西)、齐泰(南直隶)、方孝孺(浙江)等等。
如果建文帝采纳“南北诸王子弟易封”,那方案的提出者高巍必然深受重用,进而威胁到黄子澄、齐泰、方孝孺等人的地位。建文帝会拒绝采纳高巍的建议,恐怕与这些“空谈误国”的文人脱不了关系。
当燕王朱棣打进南京城的时候,高巍一样身亡,为建文帝尽忠而死。只不过与多少有点自作自受的黄子澄、齐泰、方孝孺等人相,高巍算是的“得非其主,可惜,可惜”。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