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把吃饭称为ldquo;打尖rdquo;,这是为什么呢?
早期的客栈,很多是不提供餐饮服务的。客人需要自备食材,借着店家的锅灶来生火做饭,等到走的时候,结算给店家几文柴炭钱。这种行为称为“打火”。
到晚上吃饭了,住店吃饭。那时候住店,店门口挂着笊篱。爱做什么就做什么。锅盆碗灶都有,咱们吃点好的吧,包饺子吧,咱们四个一起忙活。《马三立·吃饺子》
三便道:你去山门前放马,沙僧看守行李,教八戒解包袱。取些米粮,借他锅灶,做顿饭吃,待临行,送他几文柴钱,便罢了。各依执事,让我在此歇息歇息,饭毕就行。”《西游记》
看到没,那个年代出门是一件苦差事。除了要身体素质过硬,能耐受旅途的劳累之外;还得有点做饭的手艺啊,要不然想吃口热乎的都很难实现。对于手残来说,的是很不友好。
终究,经营客栈要考虑收益问题,那时候出门旅行的例可没今天这么高。要是配上一堆川、粤、鲁、苏的傅的话,恐怕赔的裤子都穿不上了。
但顾客的需求也不能置之不理,于是出现了变通的方案:
店据实际情况,准备上一些简单的酒菜;如果你不满意的,非要自己“打火”的话,也请自便。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前几十年。
我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国营旅店当过厨师,每天也就是炒几个大锅菜。有些旅客由于各种原因,不想吃的话,那旁边有另外的锅灶,就请自己动手吧。
如果把自己动手做饭,称之为“打火”的话;那店家代劳,免去你做饭的辛苦,称为打“小火”也再恰当不过了。“小火”合起来就是个“尖”字,打尖的叫法就这么诞生了。
一方面是,能吃到现成的,好多人是不愿意自己动手的;另一方面是,店家也愿意追求更高的利润,就像你去办业务,首先向你推荐的肯定是238、158之类的套餐,至于“8元包月”的套餐,如果你不自己提的话,压根不会主动介绍。
店里有了现成的吃食,旅客出行的方式也悄然出现改变:原来白天赶路,只能干粮填饱肚子,等到晚上住店的时候,自己再做顿好的,犒劳犒劳自己。
现今就变得很方便了,肚子饿了的话,就直接去客栈吃点现成的,顺道歇歇脚,然后再赶路不迟。“打火”和“住店”完美地分成了两件事。
中顿中火,谓途中之餐打火,自是因火字而为尖也。《翠华巡幸》
万事万物,都有其内在规律。最早的客栈只是提供场所,故而“打火”=“住店”+“打尖”;随着时代的发展,酒店增加了餐饮服务,“打火”一词逐渐被淡忘,取而代之的就是:
店小二的嘴里,那句最高频的话:“客官,您是打尖还是住店?”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