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惇与苏轼的关系如何?章惇后来为什么名声凄惨?
说到章惇,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章惇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福建人,和苏轼是交情非常好的朋友。后来他们两个还一起中了科举。不过因为这次的考试的状元是章衡,也就是章惇的侄子,本就好胜的章惇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扔掉录取书就走掉了。在两年后,章惇又中了科举,这次倒是顺利进入了官场。章惇和苏轼在陕西担任职务的时候,经常互相往来,出去游山玩水,所以年轻的苏轼和章惇就成为了莫逆之交。有一次两个人在喝酒的时候,旁边刚好有老虎出现,两个人喝酒喝多了,还要骑马去看老虎,但是马在距离老虎十几步的时候就害怕地停下了步伐。苏轼感觉到了害怕,就掉头了,但是章惇却是直接策马向老虎的方向过去。然后拿了一个大铜锣敲打,把老虎吓跑了。回过头来的章惇对苏轼说,你不行啊,没有我英勇吧!
章惇的好胜表现得非常明显,这个给他后来加了不少分,也给他带来了很多的麻烦。后来章惇和苏轼的见解不同,但是相互的友谊却接受住了考验。在元丰时期的时候,变法派较有优势,章惇的官职也是不断向上,但是苏轼却和他不一样,不但被贬职,还被外放。那时候的苏轼就像是瘟神一样,人看到了都躲着他,苏轼也明白他自己地位尴尬,很识趣的断了和朋友的联系,但是章惇却没有因为这个疏远苏轼,反而还写信安慰他。苏轼因为章惇的帮助而非常感动,苏轼曾经写信表示,那些当年追捧我的人,“一旦有患难,无复有相哀者”,只有你章惇,“平居遗我以药石,及困急又有以收恤之,与世俗异矣”。从中可以看出二人的情谊有多深。
但是后来的他们最终还是走向了对立的一面,在宋哲宗元祐时期,变法派被清洗,苏轼的官职回来但是章惇却被贬谪。根据史书的记载,章惇贬谪的过程中,苏轼的弟弟也了章惇。章惇最初被罢黜到汝州,他乞求调去杭州,这样就能够照顾自己那87岁的老父亲,但是没想到惨遭拒绝。九个月后的章惇才得以回杭州看家父。等章惇回来以后苏轼给他写了信“归安丘园,早岁共有此意,公先获其渐,岂胜企羡。但恐世缘已深,未知果脱否耳?无缘一见,少道宿昔为恨……”意思大概就是说起了他们之前归隐的约定,劝说章惇能够舍弃名利。
对于苏轼的“指控”,章惇没有给予任何回应。后来的章惇还被带上了臣的帽子,后来虽然两人极少相聚,但是还有书信往来。章惇在后面又被,等到他回苏州任命的时候,发现父亲已经过世了,章惇悲伤却又沉默,辞去了苏州知府。等到绍圣、元符时期,章惇成为了朝廷唯一的宰相,那是他的仕途顶峰,但是苏轼却已经被贬谪到乡下去了。这时候的章惇本来有能力去救苏轼,但是因为之前苏轼兄弟对自己的和见死不救,章惇的心里面已经留下了伤疤。或许两个人还是有友谊的,但是因为的分歧也让他们两相背离了。
在建中靖国元年的时候,苏轼回到了朝廷,转而章惇被贬谪,章惇的求助于苏轼,那时候的苏轼已经重病在床了。苏轼看到这封信非常的高兴,立马开始给他写回信,虽然他没有能力帮助章惇,但是在信中劝说章惇保重身体。苏轼后来也表示过,这份友谊在他的心中非常宝贵。章惇在被贬之半年后,苏轼也在常州去世了。死后的苏轼和被贬的章惇被徽宗朝权相蔡京列入“元祐”。在章惇死后很多年,才被朝廷追认。北宋被灭以后,两个人的身份再次转变章惇变成了臣,子孙都不得考取功名,而苏轼成了宋高宗、宋孝宗非常喜欢的“苏文忠公”。这个历史地位一直到现在都还是在这样的。
其实章惇和苏轼都是一代治世人才,两个人的节都相似只是在的方面看法不同,苏轼更加主动精神方面的改革,认为只要君主文化高尚,脑子清楚,就能够迎来繁盛的时代。而章惇的想法是较现实的,事情只有踏踏实实的去做才会变好,不单单是皇帝一个人需要改变,而是要制定相应的政策让每个人都去改变,才能把整个国家变好。苏轼的名声大部分都是来自于他的才情品格,而章惇一生虽然坎坷,但是治国用兵的方面,苏轼远不如章惇。故而章惇能够出将入相,成为北宋时代重要人物之一。从章惇的言行举止来看,他可不是什么臣和小人,反而是一个忠于职守,坚持自我的一代枭雄。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