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为什么一直遵循着重农抑商的政策?汉朝具体是怎样做的?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为什么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汉朝重农抑商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在我国古时候封建,始终有一套政策与封建治如影随形,那就是重农抑商。这自然是封建的体制决定,而基础又和国内的经济基础离不开关系。
中国古时候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期间理解治者都会将农业的发展做过本国的“立国之本”,而工商业就会被看作是“末业”,被治者抑制发展。
从商朝开始,阶级就有“士农工商”之说,封建王朝“重农抑商”的政策也是对阶级的一种区别对待。
从而形成民间对行业的一种驱利。如我们非常熟悉的汉朝,就是一直遵循着“重农抑商”的政策,由此稳固自身的治和发展。
一、“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
1、汉代兼容并茂,成为治国的不二方针
刘邦建立汉朝的时候,便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让百废待兴的民生经济慢慢恢复生机。从当时的情况看,这种政策是适用当时情况的。
“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最早是从先秦的道家发展,到了汉朝已经融合了儒家、法家、道家各个家的思想,演变成一种兼容并包的思想。
退去消极不争的层面,更多了一些进取精神。正因为黄老思想有这样的包容性和兼容性,实践起来成本有非常低,所以成为历代治者用的方针政策。
2、国家不出面发展经济,重视赋税
虽然“无为而治”并不是“无所作为”,但是当时的国家还是将精力都放在了佃租和赋税上,这也使得百姓有了固化的思维,服从国家管理就只能是耕田交赋税。
对于经济层面,朝廷为了缓解矛盾,更多的是让市场自由发展,所以相之下,商业发展的就会较缓慢。
二、保护农耕经济
1、秦朝的影响
在秦朝,秦始皇奉行的就是“重农抑商”,鼓励大家耕地。但是秦始皇虽然一方面出台了很多重农的措施,但是也有很多非常苛刻的法政。
这样下来,就算是重视农耕,但是农民的子却并不好过,甚至可以说是活在水深火热当中。
2、刘邦削甲为农
刘邦正是吸取了秦朝的经验,所以对秦朝的重农政策加以改革,将重农写入了法律之中,这样变形成了一种国家制度。
随后他又命令大量的士兵复员回家务农,而且给了这些回家种地的老兵有很高的优待,免去了很多人的徭役之刑,释放了很多充作官农的人,号召大家回家乡从事农业生产。
3、鼓励生育
另外,刘邦还鼓励大家生育,增加人口数量,只要家里有新生儿,就能免除两年的徭役。在这样的政策下,汉朝的人口数量翻增,保障了劳动力,矛盾也得到了缓解。
三、培养农民农耕意识
1、多项利好政策
除了一些大的国家政策,刘邦还颁布了很多利民的政策,鼓励人民发展农业。如,让在战争中失去家园的百姓重新获得耕地;或者奖励那些在农业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榜样,为农民树立楷模;
还有就是在很多“诏书”的发布上,劝化人民要重视农耕。据计,“劝农诏”在汉朝历史上发布过多次,从汉文帝到汉景帝三年的时间里,朝廷就一共发布了八次劝农诏,鼓励人们从事农耕。
2、皇帝亲身示范
汉朝的皇帝不仅从诏书上鼓励农耕,还身体力行。如在文景之治期间,皇帝都会亲自参加农耕典礼。
后宫的女眷也会举办“养蚕大会”,这些活动都可以看得出来汉朝是非常重视农耕的。
3、减免赋税
除了以上说的那些改革,汉朝的皇帝还曾多次减免赋税,汉惠帝期间,改税率为“十五税一”;
汉文帝又有“除田之租税”;汉景帝也有“除田半租”,后来直接将税率降到了“三十而税一”。这些是在减轻农民的负担,鼓励他们从事农耕,扩大生产。
我们可以发现,汉朝为了鼓励人民从事农耕生产,提供了多项政法法利。这和当时封建的体制有很大关系,可以说,当时的重农抑商不仅是君主选择了体制,更是条件所决定的。
因为汉代鼓励农耕,也是在这多项政策的帮助下,汉朝的农耕土地一度超过了八百万,是战国末期的两倍。
这些在当时,都为汉朝的昌盛打下了基础。而后,很多封建朝代都采用“重农抑商”的政策,可以说,一直到封建结束,这项政策都伴随着封建的一代又一代的发展。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