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秦始皇外,秦国还有什么有能力的明君?他们有什么作为?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为什么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秦国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贾谊在《过秦论》中有一句话很著名,即:“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屯二周而亡诸侯……”将的自然就是自秦孝公开始拥雍州之地以窥周室及至始皇,共立六世,他们为秦始皇最终攻灭六国一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image.png

  当然,在这六个国君中,也并不都是有作为的能君或者明君,至少孝文王和庄襄王享国之太浅,另两人加起来在位时间还没有四年,谈不上对秦国有什么贡献,如果要说他们的贡献,大约就是保证了权力的顺利过渡。

  如果要说秦国的有为国君,除秦始皇之外,还有不少,但要从他们中挑选出一个最有作为的国君,那就只能是一家之言了,谁也无法说服谁,应了那句话:“没有最……只有更……”,因此,没有必要纠结谁最有作为。

  实际上,秦国之所以能够立五百余年而最终攻灭六国一天下,除却秦始皇的能干之外,还有数代秦国国君的共同努力,这里就将其中立下大功的几位国君拿出来说上一说。

  这第一位自然就是秦国的立国之君秦襄公。秦襄公继位的时候,秦国尚不上一个诸侯国,仅仅只是西垂大夫,奉周天子命在西部护佑周王室而与西戎开战,长此以往,秦人的损失是极大的,而且吃力不讨好。

image.png

  不是诸侯国,自然也就没有自己正的地盘,而秦襄公自然也认识到了秦人的处境,故此一直在寻找机会改变秦人的被动局面,这机会很快就到了秦襄公眼前,即周幽王作死与申国开战,引来了申国、缯国、戎的合力围击。

  秦襄公知道这是立功的机会,遂领兵救援周幽王,虽然周幽王最终还是死了,但秦襄公救驾的行为以及随后护送周平王东迁都给秦人带来了莫大的好处,因为周平王让秦国成为了一个诸侯国,虽然秦国的土地需要从西戎手中抢,但至少周平王放话只要从西戎手中抢来土地,就是秦国的,这对战的秦人来说虽然困难,但可以一步步图谋。

  自秦襄公之后,数代秦国国君与西戎为争夺土地而战,虽然有胜有败,但总体来说,秦国的土地在增加,秦国的实力也在增强,直到一百余年之后,秦国再次出现一位了不起的国君,即秦穆公

  秦穆公继位的时候,正是齐桓公在中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时候,齐桓公的经历,让秦穆公不甘心一直龟缩在西方,他认识到,要让秦国再前进一步,就必须东进,参与到中原纷争中来,尊王攘夷争霸天下。

  但秦国要想东进并不容易,如西戎争夺土地还要困难,秦穆公广纳贤才,得百里奚和蹇叔等人,在百里奚的辅佐下,秦穆公在国内倡导文明教化,重施于民,内修国政为的是外图霸业。

  秦穆公图谋霸业的第一步就是处理和晋国的关系,因为秦国东进最大的障碍就是秦国,所以秦穆公主张结好,也因此,秦穆公求娶了晋献公的女儿穆姬,后来更是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晋怀公、晋文公,先后护送两人回晋国继位。

  只不过,晋怀公是个过河拆桥的主,而晋文公又是一个强悍的主,都不是秦穆公能掌控的,秦国数次向东发动战争,但基本都以失败而告终,秦穆公遂在百里奚等人的辅佐下转而向西发展。

image.png

  他在由余的帮助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甚至还得了周天子送去的金鼓,成为西方诸侯之伯。秦穆公“广地益国,东服彊晋,西霸戎夷”,为秦国的发展长大立下了相当大的功劳。

  但秦穆公去世之后,殉葬人数达到了177人,其中还包括秦国的可用之才,给秦国造成了不小的损失,而且之后秦国未有大作为的国君,以至于秦国在未来二百多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什么作为,一直到秦献公出现。

  秦献公在继位之前曾魏国,对魏国进行的李悝变法有一定的认识,因此当秦献公回国继位之后,决心改变秦国的处境,遂在秦国国内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废除了人殉制度,向东迁都栎阳,让秦国的东进又进了一步,然后又扩大商业活动,增强秦国国力,同时编制户籍,推广县制,让秦国的国力逐渐增强。

  秦国实力有所增加,然后秦献公又开始将眼光看向国外,秦献公曾在韩魏联合攻打洛阳的时候出兵勤王,打败了韩魏联军,解了周显王的围。两年之后,秦献公又出兵攻打魏国,夺取了曾被吴起夺去的河西之地,斩首魏军六万之众。

  接连两次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秦国人,同时秦献公还得到了周显王赐下的黼黻之服,更是让秦国在诸侯国间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但秦献公时期,秦国并没有什么人才,秦献公虽然进行了改革,但改革并不彻底,不过,也正是秦献公的努力,其子秦孝公和商鞅的变法才能够彻底进行,让秦国彻底强大起来。秦孝公继位之后立即发布求贤令,招贤纳士来寻找富国强兵的方式,商鞅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来到秦国的。

  秦孝公得到商鞅之后就开始在秦国实行变法,两人的目的就是实现富国强兵,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先后进行了两次变法,变法之彻底是列国间最强悍的,而且又有秦孝公的坚定支持,秦国以最快的速度实现了富国强兵,后期商鞅在对魏国的战争中取得了不小的胜利。

image.png

  可以说,秦国经过二十余年的变法,最终实现了富国强兵,秦国的崛起已然势不可挡。秦孝公去世之后,其子秦惠文王继位,惠文王继位之后将商鞅处死,在变法已经深入人心之后给了秦国的贵族一个交代,惠文王这一招极大地缓和了秦国内部的矛盾,又将秦国的强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秦惠文王时期,秦国人才济济,既有张仪这样的纵横家在列国间行连横之术为秦国谋取利益,又有公孙衍、樗里子、司马错等武将对外征战,为秦国开疆扩土,文臣武将在惠文王的领下北伐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国攻灭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只不过惠文王去世之后,其子秦武王太过着急,伐宜阳定三川,进入洛阳举鼎,结果绝膑而亡。秦武王去世之后,其弟昭襄王在赵武灵王、芈八子和魏冉的筹谋下成为秦国的国君。

  秦昭襄王时期也是能人辈出,首先有已经成为宣太后的芈八子和魏冉把持朝政,让秦国按照既定的轨迹往前走,还兵不血刃地解决了义渠这个烦,等到范雎又有白起、司马错这些武将为秦国开疆扩土,更是让秦国更加强大,而昭襄王一直没有试图正亲政,范雎入秦之后,辅佐昭襄王驱逐秦国四贵,逼着宣太后交出了权力。

  等到昭襄王将王权全部握在手中之后,范雎为其定下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一个长平之战就将赵国彻底打垮了,此时,秦国灭六国已经具备了条件,如果再给昭襄王几年时间,或许六国提前就没了。但昭襄王毕竟已经超长待机了半个世纪有余。

  昭襄王去世之后,秦国有一个较平稳的时期,对外的征战相对较少,因为孝文王和庄襄王两位国君先后去世,要知道昭襄王在公元前251年去世,秦王政则在公元前247年继位,这中间的四年就有孝文王和庄襄王这两位国君。

image.png

  也正是因为时间太短,所以秦国的大业出现了短暂的停滞,而秦王政继位之后年仅13岁,不能亲政,又延长了秦国灭六国的时间,等到后来秦王政正亲政之后,秦国正式开始为攻灭六国做准备,并在十年内拿下了六国,秦王政最终一天下,成为始皇帝。

  可以说,在秦始皇之前,秦襄公、秦穆公、秦献公、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都是秦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国君,他们在不同时期都为秦国的强大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因此很难说这些国君中谁最有作为,只能说正是他们的存在,秦国才得以强大起来,为秦王政攻灭六国一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