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宗的死因是什么?的是被韦皇后死的吗?

  韦皇后的故事大家的了解吗?今天为什么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唐朝是一个充满传奇故事的朝代,这个朝代出了很多位女强人,其中的典型代表当然就是一代女皇武则天,围绕着她,儿媳韦皇后、孙女安乐公主、女宰相上官婉儿,都是名震一时的女强人。

  韦皇后作为唐中宗的皇后,陪伴他在房州度过了一段最难熬的岁月,丈夫再次即位后对她格外照顾,允许她临朝摄政,允许她包养男宠,满朝上下都流传着李皇帝惧内的消息,对老婆百依百顺的李显成了惧内的代名词,可就是这样一位“好男人”竟然被老婆韦皇后死了,《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有记载,按说如此权威的史书都已经定论了,本不该有疑,但详查史料、纵观朝局,韦皇后弑君之事好像的大有名堂。

image.png

  帝为英王,聘后为妃。高宗於公主恩尤隆。武后不喜,乃幽妃内侍省。妃既囚,扃键牢谨,给饲料。卫者候其突烟数不出,披户视之,死腐矣。—《新唐书后妃传》

  韦皇后是李显的继妻,李显原本的正妻赵氏是高宗李治的姑姑常乐公主的女儿,李治和姑姑结亲后,对姑姑非常照顾,按说这也无可厚非,一是姑姑,二是亲家母,多照顾照顾很正常,可不知怎么惹恼了武皇后,武后对付不了常乐公主就拿儿媳妇撒气,把她囚禁内侍省,投送的都是“饲料”,赵氏从小娇生惯养,怎么可能吃得下这些东西,没几天就饿死了,李显当时还只是周王,他连自己的妻子都救不了。

  中宗韦庶人,京兆万年人也。祖弘表,贞观中为曹王府典军。中宗为太子时,纳后为妃,仍擢后父普州参军玄贞为豫州刺史。嗣圣元年,立为皇后。—《旧唐书后妃传》

  数年后,武后撺掇丈夫李治废掉了太子李贤,改立周王李显为皇太子,堂堂太子怎能没有太子妃,于是册立了韦氏为太子妃,不久,高宗殡天,李显即位,韦氏顺理成章成为了皇后。

image.png

  其年,中宗见废,后随从房州。时中宗惧不自安,每闻制使至,惶恐欲。后劝王曰:quot;祸福倚伏,何常之有?岂失一死,何遽如是也!quot;累年同艰危,情义甚笃。—《旧唐书后妃传》

  后来之事大家都知道,李显一个月皇帝体验卡到期,被母亲废为庐陵王,随即贬往房州,在房州的岁月是李显夫妇最难熬的子,这段时间,韦氏对丈夫多有劝谏,她心地呵护丈夫,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李显复立为太子,她又成为了太子妃,房州的艰难岁月让李显对妻子的不离不弃深为感动,这也是他后来对韦氏和女儿安乐公主如此爱护和纵容的原因。

  神龙后,李显再次登基,韦氏时隔20年再次母仪天下,李显登基后对韦皇后可谓是爱护已极,他允许韦皇后像母亲武则天那样临朝摄政,允许韦皇后培植势力,甚至允许韦皇后包养男宠,李显的行为明显是为了报答妻子当年在房州的种种温情。不仅是对韦皇后,对韦皇后唯一的女儿安乐公主李裹儿也是极尽宠爱,著名的定昆池事件、安乐富事件、斜封官等等都可以看出李显对女儿的格外恩宠,可就是这样一位好丈夫、好父亲竟然传闻被妻子和女儿死了。

  时安乐公主志欲皇后临朝称制,而求立为皇太女,自是与后合谋进鸩。六月壬午,帝遇,崩于神龙殿,年五十五。—《旧唐书中宗睿宗本纪》六月,皇后及安乐公主、散骑常侍马秦客反。壬午,皇帝崩,年五十五。—《新唐书则天皇后中宗本纪》

  《旧唐书》写得非常直白,韦皇后想学武则天、安乐公主想当皇太女,她们都觉得李显碍事就合谋把他谋害了。《新唐书》倒是没有直接说李显的死因,虽然《旧唐书》言之凿凿,但是唐中宗之死的相似乎的有待进一步探讨。

  1.史书自己的矛盾

  六月,帝遇暴崩。时马秦客侍疾,议者归罪于秦客及安乐公主。后惧,秘不发丧,引所亲入禁中,谋自安之策。—《旧唐书后妃传》至六月,中宗暴崩,韦后临朝称制。—《旧唐书玄宗本纪》

  在《旧唐书》的本纪部分记载韦皇后和安乐公主谋划死李显,但是在后妃传部分又记载李显暴崩时,韦皇后惧怕有人归罪于情人马秦客和女儿安乐公主,于是秘不发丧召集亲信入宫商议。这之中有两条隐的信息,其一就是结合语境理解,这句话在说“有人把唐中宗之死归罪于安乐公主和马秦客”而不是“唐中宗是安乐公主和马秦客所”。其次,韦皇后竟然是在事情发生后才召集亲信商议,如此大事,难道不该早做准备,提前把事情都商量好,非要等事情出了才开始着急忙慌的商量,这似乎并不是一个阴谋应有的样子,倒确实是一种应对突发事件的行为举止。

  而在玄宗本纪中根本没有提到韦后中宗之事。古时候修史其实是很有技巧的,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话怎么说都是有学问的,作为玄宗发动唐隆的一个重要原因,玄宗本纪却只字未提,这难道不能说明问题吗?

image.png

  在两《唐书》中记载安乐公主的部分提到了安乐公主的很多事情,如和姐姐富、欺压百姓、受贿封官等事,甚至有很细节的描写,漏掉了她曾经父弑君之事,按说这可是安乐公主最大的罪行了,漏掉哪一条都不会漏掉这一条,如此记载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在“本纪”部分,这部史书要有自己的立场,自然要为胜利者说话,但在色彩稍淡的“列传”中,修史之人也以这种方式阐明了某些实际情况。

  2.韦皇后还没有准备好

  除了韦皇后应对中宗暴崩所暴露出的惊慌失措,从全局来看,韦皇后根本还没有达到应有的积累。

  武则天30岁被立为皇后,67岁时丈夫驾崩,居后位长达37年,她有充足的时间培植势力、建立威信、打击异己,而韦皇后复立为后才5年而已,前有五王专权,又有李重俊之乱的打击,韦皇后的势力根本达不到掌朝政的水平。

  朝中拥护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的官吏不在少数,韦皇后的势力尚不能与他们抗衡,韦皇后所面对的李家势力远婆婆当年面对的李家势力要强得多,这一点韦皇后心里谁都清楚。有李显的庇护韦皇后还可以继续发展,逐步清除这些障碍,可丈夫一旦离世,自己就要自站出来和他们相争,韦皇后不至于看不透这层利弊。

  3.韦皇后与安乐公主仍被以礼安葬

  追废皇后韦氏为庶人,安乐公主为悖逆庶人;是岁,韦庶人、悖逆庶人并以礼改葬。—《旧唐书中宗睿宗本纪》

  韦皇后和安乐公主被李隆基的军所,随即被追废为庶人,按理来说她们已经不再是皇后和公主了,但是不久后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竟然又被以礼改葬,韦皇后以一品之礼葬、安乐公主以三品之礼葬,这无疑又承认了她们生前的身份,可在尊重礼法的古时候,父夫弑君那是十恶不赦之罪,如果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害死了唐中宗,朝廷无论怎么处置她们都不为过,可她们的以礼改葬正说明了李旦父子其实并不认为二人害了唐中宗,那只是的一个口号而已。

image.png

  4.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没有理由害唐中宗

  不管是古时候还是现代,作案动机都是侦查时一个重要内容,因为作案动机直接影响着对整个案件性质的判断,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有作案动机吗?首先,唐中宗对她们不是一般的好,除了安乐公主封皇太女之事,李显几乎是百依百顺,可是这并不能成为安乐公主想要父亲的理由,因为她想当皇太女无非就是李显死了她,可是韦皇后这关她就通不过,李显死后肯定也是韦皇后才是你安乐公主;

  其次,前文已叙,当时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实力不足,有谁会蠢到在实力不足时砍身后挡风的大树呢?韦皇后毕竟在旋涡中挣扎了多年,她怎么会不懂这个道理。没有动机,又怎么会了他呢?除此之外,有人认为是李显发现了韦皇后的才逼得韦皇后动手,一来韦皇后养男宠唐中宗早就知道,而且还给他的男宠封官,这本来就是公开的秘密,哪里会是什么动机呢?

  言至于此,肯定还有文友会说,那如果唐中宗不是被妻女死,那是怎么死的,这个“暴崩”总是的,除此之外,又是谁出于什么目的把这盆脏水泼给韦皇后母女呢?

  从这个表格可以直接了当看出,唐中宗李显的去世年龄相起来是正常的,从太宗到睿宗,他们祖孙三代基本都是这个年纪驾崩,史载,唐高宗李治有风疾,这也是他经命武则天摄政的原因,所谓风疾就是一些心脑血管疾病,不排除这祖孙三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遗传病,所以李显之死有可能是突发风疾。当然,这只是一种推测,不敢断言。

  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所以背上这么一口黑锅极有可能是李旦父子为了强化自身正性和合法性所作的春秋笔法,毕竟他们才是胜利者,自然说什么是什么,这在历史上屡见不鲜,但修史之人看到前人留下的史料自然也会自己去思考,但是他们又不能完全否认这些记载,于是也就有了记述上的不同,就如中宗本纪说是安乐公主干的,安乐公主的传记却没有提及,这样一来,既没有否认历史记载,又阐明了自己的立场,但也就造成了这样一个历史之谜。

  唐中宗之死的相已经随着历史淹在了尘埃里,不知有一天考古界能否像探知光绪帝死于砒霜那样给热爱历史的人们带来惊喜,合理的运用现代的科技手段辅助历史探究无疑也将给那些隐在迷雾中的往事带来拨云见的机会。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